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笔管榕为桑科榕属落叶乔木,雌雄同株,为福建地区的常见树种。笔管榕榕果内生活着多种榕小蜂,它们与笔管榕共同构成了榕树-榕小蜂共生体系。通过全年(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间)对福州地区不同样地的30株笔管榕进行的定时、定点、定株观察与采集,在15批次830个榕果中,共收集到50817头榕小蜂。笔管榕榕果内有7种小蜂,隶属于小蜂总科中的6个科(亚科)7个属,其中榕小蜂科的Platyscapa ishiiana为传粉小蜂,其余6种为非传粉小蜂,分别属于金小蜂科、广肩小蜂科、姬小蜂科及隐针榕小蜂亚科。非传粉小蜂中的Philotrypesis sp.、Acophila mikii、Otitesella akoSycophila sp.和Sycobiomorpha sp.小蜂几乎在全年的每个月都可采集到,属常见种。Aprostocetus sp.全年仅收集到2头,为偶见种。笔管榕榕果内的榕小蜂种类在不同月份、不同季节没有明显变化,但不同种类榕小蜂的数量变化明显。在笔管榕榕小蜂群落结构中,全年有9个月均是传粉小蜂占优势,但在1月、9月和11月的采集批次中,非传粉小蜂占优势。非传粉小蜂(Acophila mikiiSycophila sp.、Philotrypesis sp.和Otitesella ako)常呈爆发性发生,每批次中往往是1-2种的非传粉小蜂数量较多,但不同批次,数量较多的非传粉小蜂种类往往不同,因此在小蜂群落结构中未见某种非传粉小蜂占明显优势。福州地区笔管榕榕果内小蜂群落的的多样性指数为0.72,均匀度指数为0.37,丰富度指数为0.55,优势集中性指数为0.68。分析了6种小蜂的性比,结果表明:传粉小蜂的性比极度偏雌,非传粉小蜂虽然也偏性,但均高于传粉小蜂,推测榕小蜂性比与雄蜂的翅型和交配场所有关。非传粉小蜂的数量和传粉小蜂总数、雌蜂数和雄蜂数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和性比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非传粉小蜂对传粉小蜂的雌、雄蜂都有负面影响,且传粉小蜂雌蜂减少的幅度大于传粉小蜂雄蜂,从而导致其性比升高。非传粉小蜂中Acophila mikiiSycobiomorpha sp.、Otitesella ako Ishii为造瘿类群,Philotrypesis sp.、Sycophila sp.属于寄居者或寄生者类群,非传粉小蜂中的寄生或寄居类群与造瘿类群相比,对传粉小蜂的负面影响更大。研究结果为榕-蜂协同进化研究,以及城市绿化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对峙培养和酯酶同工酶电泳方法,对2个不同山林以及不同枯木上生长的32个香菇菌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同一枯木上生长的香菇菌株之间出现颉颃。在相似系数0.177水平上,两个不同山体的香菇菌株分别聚为不同类群。同一枯木上生长的香菇菌株并没有都聚为一个类群,同一枯木上生长的香菇菌株在遗传上存在较大差异,相似系数在0.143~0.875。同一枯木上生长的香菇,可能不是来自同一子实体的后代。  相似文献   
3.
对四孢蘑菇(Agaricus campestris L.:Fr.)形成的蘑菇圈形态和子实体发生进行了调查,并对蘑菇圈上的四孢蘑菇个体间遗传差异进行了ISSR分析,建立遗传关系聚类图.结果表明,在生长于四川西部平坦高原草地上,四孢蘑菇形成的蘑菇圈为圆环状,蘑菇圈上生长的植物明显较蘑菇圈内、外生长的植物茂盛,同一蘑菇圈上生长的子实体生长期不完全一致;同一蘑菇圈上的四孢蘑菇个体之间相似系数为0.473~0.755,不同蘑菇圈上的个体遗传相似系数为0.333~0.604;在相似系数0.524水平上,不同蘑菇圈上的四孢蘑菇个体分别聚为不同类群.  相似文献   
4.
川西高原蘑菇菌株遗传差异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川西高原113个蘑菇菌株进行了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酯酶同工酶的遗传相似性聚类图,在相似系数0.5的水平上,可划分为5大类群,菌株间遗传差异与菌株采集地理位置差异相关性不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