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林业   4篇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香菇菌株辽香6号为供试材料进行液体菌种生产的配方和工艺优化研究。结果香菇菌株辽香6号的液体深层发酵条件:培养基为玉米粉2%,红糖1%,麸皮2%,酵母粉1%,KH_2PO_40.2%,MgSO_4·7H_2O 0.1%的培养基,接种量为0.5 cm~2菌种块4块,培养温度25℃,摇瓶前静置时间24 h,摇床转速150 r/min,培养时间8 d为宜。  相似文献   
2.
出菇管理水平是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影响食用菌产量和质量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定位出菇是出菇管理阶段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以黑木耳、杏鲍菇、滑子蘑、猴头菇、白灵菇等食用菌应用定位出菇技术的方法为典型,阐述了定位出菇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用不同比例的杏鲍菇废料替代玉米芯进行平菇栽培试验,通过熟料、半熟料2种灭菌方法研究不同比例杏鲍菇废料栽培平菇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确定熟料法杏鲍菇废料最适添加比例60%,最适配方为:杏鲍菇废料60%、玉米芯33%、麸皮7%、石膏1%、石灰1%,生物学效率82.4%,比配方玉米芯95%、麸皮5%、石膏1%、石灰1%高11.4百分点;确定半熟料法最适配方为杏鲍菇废料90%、玉米芯3%、麸皮7%、石膏1%、石灰1%,生物学效率88.6%,比配方玉米芯95%、麸皮5%、石膏1%、石灰1%高15.6百分点。从投资收入与产出来看,建议利用杏鲍菇废料生产平菇时采用半熟料法。  相似文献   
4.
用不同比例的杏鲍菇废料替代玉米芯进行平菇栽培试验,通过熟料、半熟料2种灭菌方法研究不同比例杏鲍菇废料栽培平菇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确定熟料法杏鲍菇废料最适添加比例60%,最适配方为:杏鲍菇废料60%、玉米芯33%、麸皮7%、石膏1%、石灰1%,生物学效率82.4%,比配方玉米芯95%、麸皮5%、石膏1%、石灰1%高11.4百分点;确定半熟料法最适配方为杏鲍菇废料90%、玉米芯3%、麸皮7%、石膏1%、石灰1%,生物学效率88.6%,比配方玉米芯95%、麸皮5%、石膏1%、石灰1%高15.6百分点。从投资收入与产出来看,建议利用杏鲍菇废料生产平菇时采用半熟料法。  相似文献   
5.
冀宝营 《食用菌》2014,(4):58-59
<正>近年来北方地区双孢菇栽培发展很快,但是不少地方产量不稳、单产不高。笔者从2010年开始根据本地的气候特点和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性,利用杏鲍菇栽培废料栽培双孢蘑菇,取得了显著效果。在朝阳地区7月下旬料发酵,8月中旬播种,9月中旬至11月中旬出菇。选用双孢蘑菇品种AS2796,每平方米投料30 kg,产菇每平方米可达到15 kg以上。该技术具有成本低,时间短,效益高等特点。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冀宝营 《蔬菜》2014,(8):60-62
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既充分利用了资源,又促进了农民增收。一般在8月上、中旬建堆,9月上旬播种,10月至翌年5月出菇。从菇棚消毒、原料处理及建堆、播种、发菌、覆土、出菇管理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益生南瓜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进行多菌株混合发酵,辅料为南瓜粉,生产具有保健功能的凝固型益生酸奶。确定了最佳发酵温度为42℃,南瓜粉用量为1%,在配料工序加入。接菌量为3%,接菌比例为1∶1∶1。产品各项指标符合酸牛乳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展望沙棘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沙棘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灌木,不但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而且其全身是宝,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沙棘含有数十种药用成分,:在医药开发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是人们进行医药研究的理想树种。  相似文献   
9.
冀宝营  韩冰  孙立梅 《蔬菜》2014,(6):61-63
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极好,备受消费者青睐。选择4个培养料配方和3个鸡腿菇品种进行组合,对杏鲍菇废料栽培鸡腿菇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废料栽培鸡腿菇从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其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均比新料栽培低。  相似文献   
10.
沙棘酸乳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利用三氯化铝水提法检测沙棘酸乳中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沙棘酸乳中的黄酮含量与沙棘果汁中黄酮(0.39~0.61mg/g)没有大的变化,说明沙棘酸乳发酵过程中沙棘黄酮未被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