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2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西藏农区大于零度年积温3000° C以上的耕地面积约有6~7万公顷,每年只能种一季农作物,尤其是早熟的冬青稞和冬小麦在6月下旬成熟收获,此时才开始雨季,7、8、9三个月及10月的上半个月的水热资源没有利用。通过几年试验证明,在大于零度年积温3000度以上的农区耕地进行早熟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套种、复种是可行的,不仅直接提高水、热、耕地资源利用率,提高种植指数,而且调整了农牧业种植结构,可作为用地养地、经济、社会、生态良性循环的新模式,发挥较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关怀西藏的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央先后派来科学工作队,科技人员进藏,由于反动的西藏地方政府百般阻挠,无法选择适合的试验场址,最后以4万银元的高价购买了远离拉萨8公里的西藏政府牧羊荒地。于  相似文献   
3.
西藏的生态环境条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西藏因平均海拔4000多米且相对高差悬殊,高原面广阔,生物气候条件复杂,在土壤的形成发育上极为特殊,成为我国以至世界上颇为罕见的一个自然地域。1951年原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组织的西藏工作队农业组,在昌都、拉萨、日喀则、山南部分地区做了调查,1960年、1966年中科院又先后几次进行了更大范围的专题调查和综合考察。当时的西藏有着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4.
通过1985年至1992年八年的全区土地资源调查,查清了西藏现有农耕地45.4万公顷(680.57)万亩,约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0.31%,其中上等耕地16万公顷(240.89万亩),中等耕地16.4万公顷(246.6万亩),下等耕地12.9万公顷(193.08万亩),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35.4%、36.24%、28.36%,在680.57万亩耕地中有18万公顷(270万亩),地势平坦较大面积连片,分布在海拔3000至3700米的雅鲁藏布江的中下游流域,水资源、光资源条件都比较充足,也是西藏主要高产的产粮地区,对西藏农业生产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这部分耕地没有全部利用好,每年只种一季粮食作物,水热光田资源还有较多的剩余,根据我们近十年的研究,建议在这部分农区搞套、复种,实行一年两收技术研究,提高一个种植指数,即在稳粮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又生物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增强耕地生产能力,藏粮于田,为走持续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关树森  巴桑  曲俏 《土壤》1996,28(3):163-164
砾石体砾泥土是西藏的低产土壤之一。  相似文献   
6.
向日葵在西藏生长良好,产量较高,可以作为一种油料作物大面积种植.大豆在西藏能正常成熟并有一定的收获,可以大面积试种.落花生在塑料大棚内生长良好,在露地也能生长,但产量偏低。芝麻在塑料棚内能生长,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7.
西藏农业受传统耕作制度约束,农业种植结构单一,连种现象普遍,土壤肥力低,病虫害严重,牧业缺少饲料,严重存在夏壮、秋肥、冬瘦、春倒,农牧业争地、相互制约,导致西藏农牧业人缺钱财、畜缺草料、地缺肥水、户缺燃料,三农问题严重,生产比较落后,创新是改造西藏农业的唯一出路,用新思路开发现有资源,大胆地没想和探索,勇于实践,把西藏自然的水、热、光、田资源与作物资源及本人20余年农业实践的经验结合,创造出西藏一年两收、农牧业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生产机制,彻底改造传统耕作制度,调整种植结构,农牧业双丰收的生产技术体系,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都好,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的大成果,为西藏农牧业发展、建设小康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敢想敢干是发明、创新的前提,解放思想是创新的基础,勇于实践,创新并不难。  相似文献   
8.
提高西藏化肥利用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化肥施用始于1964年,在定性和氮磷配合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化肥利用率较低,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和粮食的产量,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从1990~1998年连续9年在西藏粮食怍物上进行了不同时期、不同方法、不同施肥深度、不同量、不同氮磷钾比例、不同元素肥料等6个方面1420个小区施用试验。结果表明4项最佳施肥技术,即追肥以先撒化肥再松土后灌水的方法最好,施肥深度以3~5cm为最佳,施的时间以春季作物分蘖时为最适宜等。提高化肥利用率达30%以上.双以前提高2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关于西藏一年两收农牧经结合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西藏农业种植单一,粮食自给有余,但农民经济收入较低;天然草地退化和沙化现象较重,畜缺草料、地缺肥力.研究、探讨在农区一年只种一季粮食,水热资源有剩余,两季作物生长又不足的现状,试行一年两收,尤其是雅鲁藏布江中下流域有14个县不仅耕地平整,数量多(占8万公顷)质量好、水利条件好,而且热量条件好,>0℃度的年积温在2860℃以上,可考虑选择生育期短,早熟的农作物、饲料作物、经济作物进行复种、套种,提高种植指数,搞一年收获两次.提高对耕地、水、热资源的利用率,不仅大幅度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而且促进农区畜牧业的发展,农牧结合,从而调整了农区大农业的结构,走向持续农业良性循环道路.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精神贯彻和落实,大棚内种植西瓜的面积不断扩大,2004年贡嘎县自治区农科所基点科技人员研制成功种一次西瓜收获两次西瓜的栽培技术,不仅单位面积产值大幅度提高,而且生长周期短,周转快,利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