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种条选择种条品质的好坏,是育苗成功与否的关健,河滩地扦插育苗尤其如此.因此,在选择种条时必须遵循"良种壮苗"的原则.以往我们忽视了种条的选择,很随便地人附近的"四旁"树上采集2~4a生枝条做种条,结果造成扦插苗发芽率低,一般只有50%~60%,苗木高,生长分化严重.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对引进的油菜品种进行生育期、经济性状、产量进行考查,结果表明:浙油50、浙油28、浙油17、浙大619品种产量超过或接近对照品种浙双72,可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稻田养鳖以田间昆虫、杂草为饵料,排泄物肥田,同时鳖的活动还起到了中耕除草的作用,从而减少了农药、化肥的施用。是一个优质高效、节本增收、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新型农作模式,可达到生产无公害优质安全大米和鳖的要求,在当地得到一定的推广应用。本试验研究了稻鳖共生水稻种植密度、水稻减肥降药栽培技术,以期为全面推广提供试验依据。1研究内容和方法试验材料为优质杂交晚粳品种‘嘉优中科3号’,试验设在养鳖田中。  相似文献   
4.
几个无限生长型番茄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品种FA-189为对照,引进T100、T101和T1023个无限型生长番茄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T102综合性状表现最好,熟性早,商品率高,耐贮运,适宜于在萧山区栽培推广。  相似文献   
5.
puroindoline a (Pin a)和puroindoline b(Pin b)是控制小麦籽粒硬度的主效基因。根据已报道的小麦Pin 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ForA1和RevA1,对六倍体牡山羊草Aegilops juvenalis(UUMMDD)的基因组DNA和胚乳cDNA进行Pin a基因扩增、克隆、序列测定和表达分析,发现了1个新型Pin a(Pin a~allele),其ORF长4/17bp,编码148个氨基酸残基,具有麦类作物Pin a基因特有的2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和WRWWKWWK的色氨酸结构域基因序列,与软粒小麦cv.capilole的Pina—Dla相比较,其核苷酸同源性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7%与96.6%。Pin a~allele含有1个紧邻色氨酸结构域的突变位点(Gln 77Leu)。RT~PCR证实了Pin a在籽粒胚乳中的表达。Soul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牡山羊草中Pin a基因含有1个拷贝。研究结果表明,山羊草中包含着与小麦差异较大的籽粒硬度控制基因。  相似文献   
6.
引进6个秋季菜用大豆新品种,对其鲜荚采摘期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萧农秋艳产量高,鲜荚翠绿,商品性好,豆粒较香、软糯,蒸煮后微甜,口感好,可作为秋大豆品种示范推广;07-6虽然产量低,但口感最好,可考虑提高种植密度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7.
秋季菜用大豆新品种引进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进6个秋季菜用大豆新品种,对其鲜荚采摘期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萧农秋艳产量高,鲜荚翠绿,商品性好,豆粒较香、软糯,蒸煮后微甜,口感好,可作为秋大豆品种示范推广;07-6虽然产量低,但口感最好,可考虑提高种植密度进一步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8.
对引进的8个鲜食大豆新品种设置早熟和中晚熟两组进行春播品种试验,结果表明:早熟组引豆9701、青酥2号、青酥4号、青酥5号均比对照95-1增产,但以青酥2号综合性状表现突出,高产稳产,口感佳,可作为我区早春鲜食大豆品种示范推广;中晚熟组浙鲜豆3号比对照台湾75增产,无论鲜荚大小、百荚鲜重、品质均符合加工出口要求,可作为中晚熟品种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了萧山晚粳稻稻米品质现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并提出了通过选用优质品种、选择适宜土壤稻田、调整播种期、控制群体发展、控制氮肥用量、薄露灌溉到老、合理施用农药以及适时收获等相关技术途径与措施,以其来改善晚粳稻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萧山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及栽培模式,试验选取3个马铃薯品种荷兰15、兴佳2号和中薯3号进行了4种栽培模式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银灰膜和黑膜覆盖条件下的马铃薯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