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8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向保护地土壤中添加不同数量的双孢菇菌糠,栽培小白菜及油豆角试验,通过比较小白菜单株高、单株重及小区产量,可以看出以3m2土壤中加入双孢菌糠15kg栽培小白菜效果为最好。通过测定豆角栽培区土壤养分发现,添加菌糠补充了土壤中的氮、磷、钾等有效养分,减少了土壤板结现象的发生,起到了改良土壤结构、长效保持土壤肥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母种分离培养、液体菌种制备、菌丝土壤纯培养物制备和野外菌塘诱导建立等过程,建立一种松茸人工菌塘的制作方法,以促进松茸出产林地菌塘的形成,为人工林地驯化栽培松茸提供一种更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野生花脸香蘑子实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野生花脸香蘑子实体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提取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获得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在提取次数为2次的前提下,野生花脸香蘑子实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65℃,料液比1∶40(g/ml),提取时间5h;在此条件下,提取花脸香蘑子实体水溶性多糖,得率为10.39%。[结论]试验优选了野生花脸香蘑子实体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为野生花脸香蘑多糖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作物秸秆栽培滑子菇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玉米芯和豆秸分别替代部分木屑进行滑子菇生产性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各配方栽培所得生物学转化率和投入产出比均高于纯木屑栽培,其中豆秸替代比例为30%时生物学转化率最高,投入产出比最大;玉米芯配方中以替代比例为40%时生物学转化率最高,投入产出比最大。  相似文献   
5.
牡丹江市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地处山区,森林覆被率68%,气候冷凉,水量充沛,适宜食用菌的生长繁殖。因此,近几年,牡丹江市把食用菌作为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在政策、资金、用地、技术、原料等多方面扶持农户发展食用菌产业。2008年,全市食用菌乡(镇)级生产基地达到41个,生产专业村267个,带动农民3.2万户,生产规模达到15.3亿袋(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碳源和氮源对人工栽培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菌丝生长和多糖产量的影响.[方法]以人工栽培花脸香蘑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液体培养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菌丝体麦角固醇含量和多糖产量,研究不同碳源和氮源的影响.[结果]通过比较分析麦角固醇含量结果显示,果糖、甘露糖、纤维二糖、蔗糖、葡萄糖和麦芽糖都可以作为花脸香蘑菌丝体生长的碳源,但相比之下,前三者生长效果更好,选择果糖作为碳源,多糖产量最高;丙氨酸、甘氨酸、黄豆粉和蛋白胨都可以作为氮源使用,其中以丙氨酸为氮源生长效果最好,以黄豆粉为氮源的多糖产量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花脸香蘑菌丝体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 (S.Ito et Imai)Sing.]也称松茸、松草、合菌、台菌等,是世界上最名贵的共生型食用菌之一,也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目前,松口蘑尚不能象香菇、平菇等腐生食用真菌那样进行人工纯培养栽培,因此,市场上的需求完全依赖野生资源。关于松口蘑人工栽培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一个世纪之久,尽管没有成功,但世界各国的科学工作者依然在不懈地努力着,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然而,人工栽培的研究也要基于对其天然生态环境的了解,以及要有纯菌种才可以在实验室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因此,对吉林省长白山区(中国松口蘑主产区之一)松口蘑产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及采集子实体进行菌种分离,则是松口蘑人工栽培研究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8.
以滑子菇菌糠作为原料栽培杏鲍菇试验,通过比较不同菌糠含量下杏鲍菇生物学转化率和投入产出比,结果最佳配方为滑子菇菌糠40%,玉米芯40%,麸皮20%,石膏1%,石灰1%。  相似文献   
9.
以玉米芯和豆秸分别替代部分木屑进行灵芝栽培试验,比较生物学转化率可以看出,纯木屑栽培最高;比较多糖含量却发现,以豆秸替代比例为30%时生产的灵芝多糖含量最高,比纯木屑栽培时高出58%。因此,以灵芝干品为主要生产目的时,木屑是最好的栽培原料。以灵芝多糖提取为主要生产目的时,豆秸替代30%的木屑栽培能够获得最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食用菌栽培种生产中脉孢菌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孢菌(Neurospora sp.),也叫链孢霉,因为最早发现这种橘红色霉菌大面积发生于烤好的面包上,因此又称其为“红色面包霉”。脉孢菌是腐生菌,是食用菌栽培袋生产中最常见到的污染杂菌之一,其特点是生长速度很快,产生的分生孢子容易通过空气传播,迅速侵染其它菌袋,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整个发菌室很快就会变成“满堂红”,还会进一步殃及邻近的发菌棚室,使食用菌生产无法正常进行,治理不彻底甚至会影响到下一季生产的开展。据调查,目前广大菇农遇上脉孢菌污染情况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