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水稻新品种通系925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系925是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1997年以通粳288为母本、通系3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等特性。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313.4 kg/hm2,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4.7%,1 a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642.9 kg/hm2,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5.8%。对苗瘟、叶瘟和穗瘟表现中抗,米质符合三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适于在吉林省通化、吉林、长春、辽源、四平、松原、延边等中熟稻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通粘6号是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于2000年利用藤系147为母本、高粘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杂交后代采取集团选择和田间鉴定的方法选育而成,于2013年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糯稻新品种。该品种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稻米米质符合四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稻瘟病抗性表现:苗瘟表现中抗(MR),叶瘟表现感(S),穗瘟表现感(S)。两年区域试验平均公顷产量8 395.9 kg,比对照品种通粘1号增产6.5%。文章总结了其品种来源、主要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以优质水稻品种"五优稻4号"为试验材料,通过改变株、行距和插秧行向,形成2~4行组的插秧方式,从引入边行效应和改善通风透光环境角度,针对插秧方式与栽培密度对有机水稻栽培产量与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处理为4行组等株距插秧(60.0 cm+30.0 cm+30.0 cm+30.0 cm)×13.3 cm,比对照30.0 cm×20.0 cm(16.67穴/m~2)增产12.32%。通过提高单位面积插秧穴数,降低单穴分蘖数量,在保证单位面积穗数的前提下,提高主穗比例,有利于提高饱满粒率和稻米品质;2行组(50.0 cm+30.0 cm)×20.0 cm和(50.0 cm+30.0 cm)×13.3 cm(12.50穴/m~2、18.80穴/m~2)由于2行均处于边行位置,籽粒充实度提高,有助于提高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氮肥用量对不同穗位和粒位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以‘农大3 号’为试验材料,在磷、钾肥等量的情况下,通过变换氮肥用量,研究了不同穗位和粒位籽粒的灌浆速率。结果表明:不同穗位籽粒的灌浆速率表现为:灌浆高峰期之前,无论是一次枝梗还是二次枝梗粒的灌浆速率均随着穗位下降而降低;灌浆高峰期之后,一次枝梗粒随着穗位的下降而增高,二次枝梗粒除了高肥处理(160~240 kg/hm2)中部>上部>下部外,其他处理均为下部>中部>上部。相同穗位的一、二次枝梗粒的灌浆速率则表现为:灌浆高峰期之前,一次枝梗粒的灌浆速率大于二次枝梗粒;灌浆高峰期以后,二次枝梗粒高于一次枝梗粒。不同穗位和粒位籽粒的灌浆速率呈明显的单峰曲线,灌浆速率随着氮肥用量增加和穗位的下降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长白山区野生桔梗资源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长白山区野生桔梗资源的现状。[方法]对长白山区24个点的野生桔梗的生境和生长情况进行调查,采集样本并种植保存。[结果]现存的野生桔梗大多数生长在生境较恶劣或偏远、人迹稀少的地方,因其生境比较恶劣,根小而没有利用价值或不易采挖而幸存。野生桔梗的性状表现明显劣于栽培桔梗。[结论]该研究为分析长白山区野生桔梗的遗传多样性和建立长白山区野生桔梗种质资源库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长白山区野生桔梗资源的现状。[方法]在长白山东坡的延边地区,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长白山西坡的通化地区、白山地区和吉林地区共调查24个点。对24个点的野生桔梗的生境和生长情况(株高、茎数、果实数、根数、根长、根粗等)进行调查,采集样本并种植保存。[结果]野生桔梗生长的地点多种多样,因而生长的土壤类型也多种多样,主要有农田土、森林腐殖土、砂石土以及岩石缝隙等阳光比较充足的地方,其中砂石土质的小山坡上生长较多。野生桔梗生长的植被类型主要有地头边的撂荒地、小灌木丛、阔叶林以及针阔混交林的岩石缝隙等。总体上看,现存的野生桔梗大多数生长在生境比较恶劣的地方或非常偏远、人迹稀少的地方,因为其生境比较恶劣,根太小而没有利用价值或地方太偏远、不易采挖而幸存。由于生长环境恶劣,现存的野生桔梗普遍比栽培桔梗瘦小,栽培桔梗性状表现均优于野生桔梗。[结论]调查为分析长白山区野生桔梗的遗传多样性和建立长白山区野生桔梗种质资源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穴插秧棵数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水稻最适密度和穴插秧棵数有过许多研究与报道,但是这些研究多局限在生产上出现的插秧棵数1~5苗范围内,就寒冷地区插秧苗数对产量与品质影响的系统研究则报道较少。为了探讨本地区穴插秧棵数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本文在30.0 cm×20.0 cm的条件下,研究了穴插秧1~8苗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穴插秧棵数1~3苗,产量随插秧苗数的增加而增高,超过3苗则随着穴插秧苗数的增加而下降,适宜的插秧棵数为2-4苗,以每穴3苗产量最高。单穴插秧苗数减少(1~2苗),穴有效穗数下降,单苗分蘖数量和穗粒数提高,饱满粒率、生物产量降低;穴插秧棵数增加(5~8苗/穴),单苗分蘖数量减少,穴有效穗数、穗粒数、生物产量下降。每穴插1~3苗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恶白率、垩白度、胶稠度、食味值是随着穴插秧棵数的增加而提高,从每穴4苗开始,这些性状又随着穴插秧棵数的增加而下降,只有直链淀粉含量与之相反,穴插秧棵数对蛋白质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水稻优质、优良食味品种的选育效率,按照资源分类、性状互补、目标性状重组的原则选配组合;重点性状采取复交、回交转育、单倍体培养、海南加代等选育手段。提出了鉴定、筛选优良资源、增加组合配置数量,低世代选择优良组合,测定稻米外观品质;高世代机械测定稻米品质与食味,选留优良株系;稳定世代在测定稻米品质的基础上人工品评稻米食味;对目标性状采取压力选择、逆境选择、定向选择的选育方法,选育优质、优良食味品种。利用该项技术与方法从2010年以来选育并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品种17个,其中优质品种5个,获全国优良食味奖品种4个,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品种3个。本文总结了优质、优良食味品种选育方法,并对今后优质、优良食味品种选育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3个不同熟期的水稻品种(早熟品种:白粳1号、中熟品种:通88-7、中晚熟品种:通系929),分别在不同时期收获(出穗后30~80 d,每次间隔5 d),并对各收获时期的产量进行测定,总结分析了三个不同熟期水稻品种的最佳收获时期及其与种子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种子产量从出穗后30~65 d,随着出穗天数的增加而增长,超过65 d因田间损失(尤其是遇到霜冻后)而下降。在试验区的气候条件下,水稻种子适宜收获期为出穗后50~60 d,最迟不超过65 d;早熟、中熟品种由于出穗期较早,适宜收获期可以延至出穗后55~60 d,初霜前收获;中晚熟品种为出穗后50~55 d,初霜期开始收获,初霜之后霜冻之前(9月末)收获结束,收获过早(≤50 d)种子产量降低,过晚不仅种子产量受到损失,而且种子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0.
通禾861是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平粳8号为母本、以超级稻吉粳88与自选系通禾08-6195的杂种F1代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海南加代、集团加代、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米质优、口感好、产量高、抗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吉林晚熟稻区、辽宁北部、宁夏引黄灌区、北疆沿天山稻区、南疆稻区和内蒙古赤峰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