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28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23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10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21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cell-cycl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s, such as confluent, roscovitine treatment and serum starvation, in bovine foetal fibroblasts on synchronization accuracy at G0/G1, viability, apoptosis, necrosis and ploidy for use as a nuclei donor. The cells in 5-10 passage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three treated groups. Cells were cultured either in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s medium (DMEM) + 10% foetal bovine serum (FBS) until 90% confluent (group 1, confluent), in DMEM + 10% FBS + 30 microM roscovitine for 12 h (group 2, roscovitine), or in DMEM + 0.5% FBS for 5 days (group 3, serum starvation). Most of the cells (>80%) in all groups were arrested at the G0/G1 stage. Although the rates did not differ, cells in group 1 showed an increased cell population arrested at the G0/G1 phase. Significantly (p < 0.05) higher rates of apoptosis occurred in group 3 than in group 1 and 2 (10% vs 6% and 6%, respectively). No differences in chromosomal abnormality were observed among groups. However, by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ell culture passages up to 15, significantly (p < 0.05) higher chromosomal abnormality was observed than in 5 and 10 passages (39% vs 28% and 23%, respectively) in group 1. The results clearly indicated that bovine foetal fibroblasts could be effectively synchronized at G0/G1 stages by all the three different treatments, confluent, roscovitine and serum starvation. However, cells in confluent showed reduced apoptosis and necrosis when they underwent 5-10 passages, exhibiting increased percentage of cells with stable chromosome diversity. Hence, cells in confluent merit further studies before they could be used as nuclear donors.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羊经布鲁菌病疫苗(S2株)免疫后的血清抗体长期动态消长规律,本试验于2012年9月-2015年9月选取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96只山羊、100只绵羊作为试验动物,经布鲁菌疫苗(S2株)100亿CFU、200亿CFU不同免疫剂量灌服,分别于免疫前和免疫后不同时间段采血分离血清,应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抗体监测。结果表明,绵羊组在一免后20d时,血清抗体阳性率达到最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150d抗体阳性率降至0%,免疫后180d^360d,绵羊组抗体阳性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0%~4%),二免和三免后不同时间段免疫抗体消长规律与首次免疫基本一致;山羊组抗体阳性率在免疫后20 d时,血清抗体阳性率达到最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免疫后90 d^360 d,免疫抗体时高时低,起伏较大,无明显规律,二免和三免后不同时间段免疫抗体消长规律与首次免疫基本一致,结果同时表明,100亿CFU和200亿CFU两个免疫剂量组的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4.
通过正交试验,对"珍珠"的工艺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胶液最佳配方为海藻酸钠∶明胶∶琼脂为3∶1∶2,奶油含量5%,蔗糖含量10%。氯化钙浓度3.0%,固化时间10min。得到的"珍珠"颗粒形状圆润,口感滑嫩,3个月内不发生溶解。  相似文献   
5.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不同日龄的长爪沙鼠颌下腺IgA的定位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爪沙鼠的颌下腺由导管部和分泌部构成,分泌部主要由浆液腺构成,导管部包括闰管、纹管、颗粒曲管和小叶间导管等。DAB显色结果表明,Ig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浆液性腺泡、闰管、纹管、颗粒曲管和小叶间导管,并可分布于腺泡和腺管间结缔组织,IgA阳性产物的分布具有不均一性,无明显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性。阳性产物分布于胞质中,胞核呈阴性,对照组阴性。提示从浆细胞产生或循环而来的IgA先经结缔组织进入颌下腺组织,进而定位分布于浆液腺泡和各级导管,导管部有较多的IgA分布。  相似文献   
6.
为深入了解油用亚麻主要品质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以253份油用亚麻种质为研究对象,在3个环境下(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集宁市和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对其全生育天数、株高、工艺长度、单株果数、每果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和分枝数8个农艺性状及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粗脂肪含量6个品质性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8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5.66%~42.65%;6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为4.10%~30.14%。全生育天数在太仆寺旗表现最长,为112.51 d;千粒重和单株粒重在集宁地区表现最大,分别为5.94和0.55 g;果粒数和单株果数在呼和浩特地区表现最多,分别为5.65和16.90;粗脂肪和亚麻酸含量在太仆寺旗地区表现最大,分别为39.53%和53.45%;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在集宁地区最大,分别为16.41%和5.09%;油酸和硬脂酸含量在呼和浩特地区表现最大,分别为24.03%和8.31%。聚类分析表明,253份油用亚麻种质被划分为4个类群,相同地理来源的油用亚麻种质被聚到1个类群,为油用亚麻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8.
中间偃麦草、长穗偃麦草及其杂种F1代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同工酶谱的分析,探讨中间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Host)Nevski)、长穗偃麦草(E.intermedia(Host)Nevski)及其杂种F1代的酶谱特征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亲本同工酶酶带数目、迁移率、着色程度等差异不大,二者亲缘关系较近。与亲本相比,杂种F1代存在POD、SOD、PPO酶带丢失现象,但正、反交植株中均产生了一些亲本没有的新生带。杂种F1代EST酶谱与亲本基本相同,仅着色程度略有差异。杂种F1代植株的POD、PPO酶谱特征有偏向中间偃麦草的倾向,而SOD酶谱特征倾向于长穗偃麦草。杂种F1代同工酶具有多态性,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杂种鉴定和后代株系目标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土壤活性有机碳能够准确反映土壤有效性,表征土壤质量变化,是探索可持续草地管理措施的关键指标之一。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围封、放牧和刈割野外控制试验,探讨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SOC)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发现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SOC含量表现为围封>刈割>放牧,其中围封区和刈割区土壤SOC含量显著大于放牧区,围封区与刈割区土壤SOC含量差异不显著,在土壤活性有机碳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表现为放牧>围封>刈割。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和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均表现为围封>刈割>放牧,围封区与刈割区土壤MBC和土壤ROC平均含量差异不显著,且均显著大于放牧区。土壤MBC、ROC和SOC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土壤ROC和土壤MBC与土壤全氮和土壤全磷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围封与刈割有利于土壤SOC、MBC、ROC的提升,放牧对土壤DOC有一定累积作用。围封和刈割增强了土壤SOC的稳定性,活性有机碳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理化性质密切相关,能够敏感地反映土壤有机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