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小蚕共育过程中发生小蚕发育不齐的特点和危害,分析了造成小蚕发育不齐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对策,为进一步提高农村种桑养蚕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原蚕桑园冬留“低中刈”的树型,本场通过设区对比试验及应用大田生产均表明.不但可以提高桑树产量和质量,而且有利于养好原蚕,多产优质、高产的种茧,制好蚕种,这是提高种场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现将原蚕桑园冬留低中刈的生产效果总结如下。一、冬留低中刈及其采获方法在冬至前后7—10天,从桑树离地面40厘米将树干上部平滑地剪去,待来春头造摘叶以“采四留六”,结合摘除下部阴弱枝培育壮枝3~4条,以利桑园通风透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茧丝质量,克服我省蚕品种单一,提高蚕种场制种产量和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于1992年5~8月在化州、遂溪蚕区饲养了广东省蚕种繁殖试验所选育的夏用高温造饲养的三元杂交种“东34×7·湘”8714张,总产茧257063kg,总产值2512508元,平均单张产茧29.5kg,平均单张产值288.33元,分别比同期饲养的桂夏二号增长11%和15%。据5个乡村定点调查98户饲养“东43×7·湘”正反交蚕种358张,平均茧层量为0.288g,比桂夏二号0.26g增长10.77%,单张产茧、单张  相似文献   
4.
黄统思 《广东蚕业》2000,34(4):15-15
东43×7·湘一代三元杂交种是省丝绸集团蚕种繁殖试验所培育的夏秋用蚕品种。化州市于1992年开始引进试养东43×7·湘,随后逐年扩大试养直至大面积推广应用。据统计,从1992-1999年的7年中,累计试养和推广了33.9万张,其中1995-1997年适逢砖厂废气(氟化物)污染  相似文献   
5.
种桑养蚕的关键在于养蚕。只有养好蚕,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蚕茧,进而获得较高的效益。获得稳产高产,本文提出重点从5个方面的技术措施抓好养蚕工作:即消毒防病、精心养好小蚕、把握好四龄大眠关、养好5龄大蚕、加强上蔟管  相似文献   
6.
我场在蚕种生产上,曾遭受过严重的微粒子病危害,单从1985~1986年这两年来说,共计有原蚕饲养户270个,其中病毒户70个,占25.9%,总产种茧16375.05公斤,其中病毒种茧937.4公斤,占34.6%;共生产蚕种62586张,其中病毒蚕种38334张,占G1.25%。因受微粒子病危害,淘汰病毒种茧和蚕种共损失资金达124000多元。由于微粒子病分布广泛,严重污染原蚕村,使原蚕村无法养原蚕,蚕种场无法制种,以致蚕种生产停滞不前。然而,后来在省、市、县丝绸公司特别是省蚕研所的大力支持指导下,全面推广使用次氯酸钠消毒,使微粒子病危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场在抓好消、防毒,控制“微病”和改革蚕房的同时,大力从提高桑叶质量和饱食等方面下功夫,对提高蚕种产质量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良桑饱食本场十分重视抓好原蚕的工作。尤其去秋繁殖的三元、四元杂种,由于多元杂种繁繁系数高,一只♀蛾产卵量少则400粒,多则594粒,其造卵之多,消耗养分之多,全靠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地处海南的热带地区,所遇到的罕见的夏蚕"高温干燥"期,如何采取有效的遮阳、适量风扇和洒水、围池和巧用排水沟贮水等"降温补湿"措施,有效提高了蚕茧质量和产量,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蚕区夏蚕的饲养提供技术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化州市是全国蚕桑生产基地县之一,也是化州市“三高”农业的“龙头”,1992年全市种桑2500公顷,产蚕500吨,年产值6500万元。但从1993年起,由于蚕区建起34条砖厂之后,砖厂废气(氟化物)严重污染蚕区的41个管区1350公  相似文献   
10.
前言位于粤西的化州市,属亚热带地区。夏天高温酷热、雨量充沛,形成“高温多湿。天气。于1976年以前,化州市蚕区农民历来春蚕期(3—4月)、秋蚕期(9—10月)饲养丝质优、产量高的二化性白茧种。而夏蚕期(5—8月)则养丝质差、产量低的多化性白茧种。据1976年夏的调查,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