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热空气作为介质干燥蚕茧,前人已做了许多试验调查,发表了不少论述。国外的日本,一般解舒好的蚕茧烘茧的最高空气温度为120℃,而解舒不良的蚕茧应降低温度,一般以115℃为限,空气的相对湿度,在恒率期一般为4~6%,第一减率期为8~11%,第二减率期为17~22%。国内直接热风扇灶壁温最高为110℃,空气的相对湿度,在恒率期为6%左右,第一减率期为12%左右,第二减率期为25%,风扇转速:头冲400—450转/分,二冲250—300转/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离、分析鉴定霉茧的主要微生物出发,研制了挥发性蚕茧防霉剂C_(926),测定了C_(926)对常见蚕茧致霉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为10—200ppm,在高温(28—30℃)、高湿(相对湿度>95%)条件下进行了加速长霉试验,当C_(926)的有效活性成分达90g/m~2时,防治效果达95.4%,缫丝对比试验表明:C_(926)对缫丝成绩几乎没有影响。皮肤、眼睛刺激试验及动物毒性试验表明:C_(925)的LD50>5000mg/kg,对皮肤无刺激,对眼睛有轻度刺激,但可逆的安全性高的防霉剂。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大量的实验,测定了蚕蛹、茧层的红外吸收图谱,选择了相应波长范围的红外涂料和红外灯泡,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堆放厚度条件下测定了蚕茧的干燥曲线,并与不采用红外线的干燥曲线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红外线未能够提高蚕茧的干燥速率。实验还测定了0.25—25μm范围内单片茧层的红外线透过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测范围蚕蛹的水分含量很高(约80%),蚕茧干燥的主要目的是除掉蚕蛹中的水分。但茧层包含着蚕蛹,红外线无法穿透茧层对蛹体进行快速干燥。而且,茧层的红外吸收率很低,也不能通过茧层快速吸收红外线热能,然后传给蚕蛹来提高干燥速率。这便是红外线不能提高蚕茧干燥速率的原因。本研究结果得到这一创见性的结论对国内外蚕业界探讨蚕茧干燥的理论与实践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近年来,我省蚕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据统计,全省92年的收茧量达70万担。到目前为止,蚕茧的干燥都是采用直接热风灶式干燥设备,炉灶壁面,门等没有采取任何保温措施,烘灶各外壁面,尤其是炉门和干燥室门外壁采用金属材料式其他导热系数较大的材料,壁面温度较高。这不仅损失了大量的热量,而且使操作工人长期受高温烘烤之苦,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可以采用保温措施。我们通过分析认为,如果用传统的保温隔热材料,如珍珠岩,石棉纤维等,不仅导热系数大,而且使用时要用铁网式其他材料将保温材料固定在墙面外壁上,施工极不方便,成本也相对高。使用新一代的海泡石保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适用于蚕茧、丝绸仓库的杀虫剂1CW-98的研制过程。以拟除虫菊酯和有机磷进行复配,优选出适合于杀死茧库主要害虫钩纹皮蠹、赤拟谷盗、米象、黑皮蠹的最佳配方,进行了对上述害虫的毒力试验,测定了其LG_(50),并察了药剂对蚕茧缫丝成绩的影响。另外还进行了实库杀虫实验和动物毒理试验。结果表明该杀虫剂杀虫效果好,广谱、药效高、毒性低,对蚕茧缫丝质量没有不良影响。可以在蚕茧和丝绸仓库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进行了微波用于蚕茧干燥的实验研究,测定了不同微波强度对蚕茧干燥的影响、采用分段微波干燥的影响、蚕茧堆放厚度(层数)不同时的干燥速率曲线等,还进行了蚕茧缫丝结果比较和蚕茧微波干燥的工业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低输出功率可避免蛹体破裂,采用一段干燥,时间为30分钟左右,二段干燥需15—20分钟,仅为热风干燥时间的1/10—1/15。蚕茧叠层厚度对干燥速率没有影响,而且微波干燥可提高解舒率和清洁。所以,微波干茧是有开发前景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