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2 毫秒
1
1.
观察旋毛虫不同时期抗原对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β-氨基己糖苷酶的影响。用质量浓度为1、5、25、50、100μg/L的肌幼虫抗原、成虫抗原、新生幼虫抗原分别与2.5×104的肥大细胞37℃条件下作用10min。采用荧光检测系统检测在上清液面及下层颗粒组分中的组胺水平,计算组胺释放率;加入20μL相同质量浓度的旋毛虫不同时期抗原分别与50μL 5mol/L对硝基酚-N-乙酰-β-D-葡糖胺和肥大细胞37℃孵育2h,酶标仪测定D值,计算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率。结果显示,25μg/L肌幼虫抗原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率最高,50μg/L最低;成虫抗原50μg/L最高,1μg/L最低,但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而新生幼虫刺激肥大细胞不释放组胺,旋毛虫各期抗原不刺激肥大细胞释放β-氨基己糖苷酶。结果表明,肥大细胞在抗寄生虫感染的最初阶段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
将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质粒转化E.coli K12中,体外分离培养肠肌纤维母细胞,将E.coli K12与肠肌纤维母细胞体外共培养,观察大肠杆菌是否侵入肌纤维母细胞并在细胞内存活.结果表明:在感染后2 h,大肠杆菌可粘附并侵入肌纤维母细胞,有大量成簇状和散状的大肠杆菌侵入细胞,感染后24 h细胞内仍有少量细菌存活.2h感染率和24 h感染率分别为20.3%和3.25%.本试验首次证实大肠杆菌透过细胞膜进入肌纤雏母细胞细胞质,为研究肠道肌纤维母细胞在免疫防御中的作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