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垦肥沃广袤的土地上,伴随着家庭农场的兴起,农垦系统涌现出一批规模经营的种粮大户。他们少数人种多数的地,粮食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质量好、效益佳,成为“规模经营、勇于开拓、科学致富、无私奉献”的带头人。 最近,农业部表彰的“全国十大种粮标兵”,黑龙江垦区八五九农场职工葛柏林(详见本期人物通讯《梦圆北大荒》)和分布在农垦系统的30个“全国种粮大户”,就都是通过规模经营和科学种田取得规  相似文献   
3.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家农牧业结构调整,以及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作为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的玉米在黑龙江垦区正在加快发展。为此,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玉米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快玉米全程机械化发展,成为当前亟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四分公司利用国家农  相似文献   
4.
<正>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用秸秆等作物残茬覆盖在地面,尽量减少耕作,最好免耕或少耕,来减少对土壤的搅动量,增加地面粗糙度,达到保土保水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一种现代耕作技术,它运用农业机械的作用完成了玉米从种到收的保护性耕作。本文从保护性耕作优势入手,通过分析玉米保护性耕作所存在的问题和具体推广措施,希望对研究玉米保护性耕作有所帮助。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国内外都比较受推崇,是比较现代、先进的耕作技术,它具有"节本增效"的作用,它是将作物残茬覆盖在地表,来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抗旱能力的一项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证粮食安全,中央出台了“两补一免”的政策,这大大鼓舞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使粮食生产有所回升,农民收入也大幅度提高。水稻是粮食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民收入和种粮积极性的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资金积累的不断攀升,农民积极努力改善水田生产条件,提高水田机械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中草药添加剂对提高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肉品是由饲料经畜禽消化吸收转化而来,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水平和类型直接影响着肉品质量。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而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综述了中草药作为猪饲料添加剂在提高猪生产性能和改善猪肉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灰色聚类法在湿地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将灰色聚类法应用到湿地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中,旨在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适合于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的评价体系。把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划分为6个级别,其阚值参照中国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标准和湿地富营养化的特点。利用灰类白化权函数描述水体富营养化分级界限,正确地选择了各参评指标对于各等级的聚类权,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湿地水体富营养化灰色聚类法综合评判模型。并以扎龙湿地为例进行了实例计算与分析,验证了此模型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玉米杂交种对产量的贡献率达到50%。而优良自交系是优良玉米杂交种选育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从两大方面,探讨了当前在玉米杂交种选育和培育自交系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为玉米育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前我国农业领域的迅速发展,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这就需要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效率,不仅要能够满足实际的应用需求,同时也要从经济角度考虑,提高农机具的应用整体效益,做好农机具的节油工作就显得比较重要。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对农机具节油的措施实施详细探究,希望通过从理论层面的深化探究,为实际农机具的节油工作操作提供有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研究国内外绩效研究和新鲜农产品配送特点,参考国内外一些物流企业以及物流配送中心绩效评价体系,针对农产品物流配送过程,构建了科学的、合理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绩效评价体系。首先建立指标,然后列出相应指标的计算公式,计算后对指标进行量化,最后给出适合的绩效评价方法,即模糊综合评判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