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2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1.
植被盖度对典型草原区地表风沙流结构及风蚀量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为研究区域,通过风洞模拟试验开展典型草原植被盖度对土壤风蚀的定量化分析研究,旨在探明不同植被盖度下起动风速、地表风沙流结构及风蚀量影响的规律,从而为该地区制定合理的防风固沙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起动风速随植被盖度的增加而增大;受植被的影响风沙流结构呈跳跃式分布,近地层的输沙率随植被盖度的增加而减小,最大输沙率的高度层随植被盖度的增加不断上移;不同植被盖度下,风速与总输沙量之间均呈幂函数关系,各风速下总输沙量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2.
对陕西省吴起县已退耕还林10年的7种退耕还林地的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及其枯落物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旨在探明不同退耕还林地类型的恢复情况和效果,为今后退耕还林工作中树种选择及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吴起县退耕还林10年后林下植被已趋于稳定;沙棘×山杏混交林是吴起县相对最为适合的混交林,有效的形成林草复合体系;不同退耕还林地群落的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沙棘×山杏混交林的林下草本层生物量最高;除油松和山杏纯林的枯落物生物量较小外,其他林地的枯落物生物量均大于天然草地。  相似文献   
3.
小红柳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北和内蒙古等地的沙丘边缘和丘间低地,是浑善达克沙地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其天然更新主要以有性生殖为主,通常出苗率较高,但次年幼苗保存率极低。本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小红柳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1)当土壤含水量为16%时,种子萌发率最高,在3%的土壤含水量下,种子将不能萌发;(2)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5~30℃,在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下,萌发率显著降低(P0.01),当温度45℃时种子活力丧失;(3)光照对种子萌发没有明显的制约或促进作用;(4)适宜其出苗的沙埋厚度为0~0.1 cm,随着沙埋厚度的增加,出苗率呈极显著下降趋势(P0.01),当沙埋厚度0.4cm时,种子可萌发但幼苗不能冲破土壤表层;(5)小红柳种子无休眠期,寿命为51 d左右,可供其萌发的时间较短。通过本研究,可以明确该植物在萌发阶段对沙地环境因子的需求,为后续探讨其在沙地环境中种群更新困难的原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于2013~2017年对浑善达克沙地的11个飞播区和1个未飞播的流动沙地(对照)进行植物群落调查,采用固定样地观测和空间差异代替时间变化相结合的方法,对飞播后浑善达克沙地的植被恢复状况及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稳定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飞播后,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数明显增加,且在恢复第9年时物种数达到最高值;飞播提高了浑善达克沙地植物群落的高度、盖度和密度,但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沙地植物群落的频度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恢复过程中,乔木和灌木半灌木的综合指数波动较小,草本植物波动较大,综合指数变动幅度分别为0.0750、0.0714和0.1617;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的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草本植物主要呈竞争关系,其稳定指数分别为5.07、6.78、16.74,表现为乔木<灌木半灌木<草本植物。浑善达克沙地飞播区草本植物的稳定性高于乔木和灌木半灌木,且飞播有利于浑善达克沙地退化植被的恢复与重建。  相似文献   
5.
以浑善达克沙地乡土植物黄柳为试验材料,通过扦插试验方法,研究插穗长度(5 cm、10 cm、15 cm、20cm)、龄级(1~5年)、径级(0.4~0.9 cm、1.0~1.5 cm、1.6~2.1 cm)及采穗植株性别与其成活率及生根状况的关系,以得出黄柳扦插造林适宜的插穗指标。结果表明:20 cm插穗长度的成活率最大,达85.95%,插穗长度与根系的生长具有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P0.01)。4年插穗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龄级(P0.05),达78.33%;插穗龄级与根长和根数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与根径具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径级为1.0~1.5 cm插穗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径级(P0.05),为71.67%;插穗径级与根系的生长具有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采于雌株插穗的成活率及其根长显著高于雄株(P0.05),根数显著小于后者(P0.05),根径与采集植株性别无显著差异(P0.05)。为提高黄柳在沙地造林中的成活率,建议选择采集于雌性植株,龄级为4年,径级为1.0~1.5 cm的插穗作为扦插造林材料。本研究为黄柳扦插造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3年的实地调查,查阅多个标本馆标本及相关资料,研究了蒙古高原种子植物属的组成和区系特征,以期探讨其起源与演化。结果表明:该区有种子植物115科761属4 280种,与中国植物区系相比,本区种子植物区系物种相对贫乏,特有程度较低;区域植物具有典型的温带性质,其区系地理成分复杂,联系广泛,与热带成分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植物区系优势现象不显著,以单型属和少型属为主。蒙古高原植物区系表现出强烈的旱生性和古老性。从植物区系发生角度分析,蒙古高原植物区系的起源可归结为古地中海成分、东亚成分、温带成分和本地起源。  相似文献   
7.
以大杨树煤矿采煤塌陷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其植被恢复情况进行调查,建立了以适应性、经济价值、配置与结构、恢复效果为主要评价指标的植被恢复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该区域恢复的乔木林树种为山杨,灌木丛树种为胡枝子,复垦农田种植的农作物为大豆;山杨林的综合评价等级为Ⅱ级(良),胡枝子灌丛的综合评价等级为Ⅱ级(良),复垦农田的综合评价等级为Ⅰ级(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