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1.
性别控制是指通过人为地干预或操作,使母体按照人们的愿望繁殖所需性别后代的一种生物技术。由于受农村经济发展条件和资金积累能力的限制,绝大多数农户没有能力购买数量较多的良种奶牛,  相似文献   
2.
黄鳝藤黄微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黄鳝(Monopterus albus)出血病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采用动物回归和细菌常规分类鉴定方法及16S rDNA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等手段,从四川名山地区黄鳝出血病病料中分离到具有致病性的菌株(HM1),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黄鳝出血病的病原菌。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对泥鳅和小白鼠不致病,对云斑有较弱的致病力。对该分离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试验结果与报道的藤黄微球菌一致,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无运动力,多成双、四联或簇状排列,不形成链状排列,不形成芽孢;接触酶和明胶液化阳性;乳糖、甘露醇、葡萄糖、七叶苷、硝酸盐还原、精氨酸双水解阴性等特征。采用细菌16S rDNA基因通用引物对该菌的16S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得到1条长度为1 382 bp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HM044913)。该序列经RDP (Ribosomal Database Project)数据库在线Classifer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微球菌属细菌。以该菌16S rDNA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分离菌(HM1)与微球菌属的藤黄微球菌菌株的同源性高达99%,且在系统发育树上与其他不同来源的藤黄微球菌聚为一支。结合形态及生理生化特点将其确定为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24种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诺氟沙星、头孢唑啉、羧苄西林等18种药物敏感;对复达欣中度敏感;但对萘啶酸、加替沙星、磺胺异恶唑等5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3.
发酵床养猪度夏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是生物发酵,即利用微生物的作用分解粪便等排泄物,释放出热量.发酵床产热在春、秋、冬季等低温季节已经表现出了显著的优越性,为猪提供舒适温暖的环境,节约大量的冬季取暖费用;针对传统养殖模式下水泥地面的冷凉而言,有效地改变了猪体尤其是腹部温度,改善了消化道的功能,减少和降低了消化道系统疾病的发生;增强了猪的抵抗力,节约用药成本,降低死亡率等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四川地区黄鳝(Monopterus albus )体内寄生蠕虫的感染情况,采用常规寄生虫调查方法对四川眉山、乐山、绵阳、德阳、资阳、内江、广安、南充、遂宁、宜宾、西昌、邛崃、名山共计13个地区所采集的435条不同规格的黄鳝的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四川黄鳝体内的寄生蠕虫是隐藏新棘虫(Pallisentis (Neosentis)celatus)、胃瘤线虫(Eustrongylides sp.)幼虫和锯缘叶形吸虫(Phylldisto-mum serripatula );其中,胃瘤线虫幼虫的感染率为19.08%,感染强度为3.89,感染丰度为0.74;隐藏新棘虫感染率为18.85%,感染强度为11.40,感染丰度为2.15;锯缘叶形吸虫的感染率为4.83%,感染强度为2.86,感染丰度为0.14。胃瘤线虫幼虫、隐藏新棘虫和锯缘叶形吸虫是四川地区黄鳝人工养殖应重点防治的几种寄生虫。  相似文献   
5.
TGF-β信号是刺激骨形成重要的旁分泌信号通路,Wnt信号是细胞生长和分化的重要通路,为探究两信号通路对鹿茸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的影响,实验利用10 ng/mL TGF-β1刺激鹿茸间充质干细胞软骨分化,利用定量PCR与Westernblot技术检测分化过程Wnt家族16个生长因子及通路关键基因DKK1和β-catenin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刺激后第7天细胞开始分泌软骨的表面标志物,软骨分化开始,至第21天骨分化开始;分化过程中检测到Wnt3、Wnt4和Wnt5A 3个Wnt家族生长因子的表达,且Wnt3与Wnt5A基因的表达趋势相近,即在刺激后的第21天达到最高;Wnt4基因表达从软骨与骨的形成阶段呈上调表达趋势,DKK1基因在软骨发育的关键时期即第21天高表达,而β-catenin作为信号通路的枢纽在该时间点呈下调表达。由此可见,Wnt信号通路对塔里木马鹿茸MSCs软骨分化起重要的调控作用,Wnt家族的Wnt3和Wnt5A基因对软骨分化有重要作用影响,而Wnt4基因对软骨骨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黄鳝(Monopterus albus)出血病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采用动物回归和细菌常规分类鉴定方法及16S rDNA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等手段,从四川名山地区黄鳝出血病病料中分离到具有致病性的菌株(HM1),经人工感染实验证实该菌为黄鳝出血病的病原菌。动物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对泥鳅和小白鼠不致病,对云斑有较弱的致病力。对该分离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试验结果与报道的藤黄微球菌一致,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无运动力,多成双、四联或簇状排列,不形成链状排列,不形成芽孢;接触酶和明胶液化阳性;乳糖、甘露醇、葡萄糖、七叶苷、硝酸盐还原、精氨酸双水解阴性等特征。采用细菌16S rDNA基因通用引物对该菌的16S rDNA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得到1条长度为1 382 bp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HM044913)。该序列经RDP(Ribosomal Database Project)数据库在线Classifer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微球菌属细菌。以该菌16SrDNA序列和GenBank数据库内同源性较高的细菌16S rDNA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分离...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准确的奶牛冻精差异蛋白二维电泳(2-DE)分析结果,试验采用3种不同的方法,即改良TRIzol裂解法、改良三氯乙酸(TCA)-丙酮沉淀法和尿素盐酸胍裂解法,对奶牛冻精蛋白进行裂解,通过蛋白核酸浓度测定仪测定不同裂解法提取的蛋白量,用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不同方法提取的蛋白量。结果表明:随着精子数量的增加,裂解获得的蛋白量随之增加,改良TRIzol裂解法得到的蛋白量最高,尿素盐酸胍裂解法最低,改良TRIzol裂解法精子数为2.0×107、3.0×107和4.0×107个时蛋白量分别为(1.73±0.07),(1.94±0.05),(2.50±0.38)μg/μL,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P0.05);三种不同裂解方法上样量均为25μL,即含蛋白质26.21~62.5μg,不同上样蛋白量比较,精子数3.0×10~7个获得的条带最清晰、无粘连;蛋白条带分布的比较,改良TCA-丙酮沉淀法获得的条带多集中在50~85 ku区域,而改良TRIzol裂解法在30~50 ku区域和14~25 ku区域(精子数为3.0×10~7和4.0×10~7个)。说明精子数为3.0×10~7个时采用改良TRIzol裂解法能得到更丰富、更全面的精子蛋白质种类,有利于二维电泳(2-DE)分析寻找差异蛋白质,为后续试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出现了许多具有先进水平的地面测量仪器,如电子经纬仪、数字水准仪、激光扫平仪、精密测距仪等等,这些先进技术工具的出现为我国土地测绘走向数字化、现代化提高了必要的基础和有利的条件.本文着重探讨一下土地测绘中GPS、RTK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著菌发酵床养猪技术是一种集生物发酵、生态循环,健康免疫、环境控制、畜牧生产等理论于一体,以建立与本地环境相一致的微生态系统发酵床为基础,以猪粪尿免清理、零排放为特征,以生产安全畜产品为目的的新型生态环保养猪技术.  相似文献   
10.
黄鳝出血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确定四川省部分地区黄鳝(Monopterus albus)出血病病原的种类及耐药情况,从患出血病濒死的黄鳝肝脏、肾脏、脾脏等组织取样进行常规细菌学检查,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分析,并进行动物回归试验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得到14株病原菌株,经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