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和消费大国,猪肉长期占城乡居民菜蓝子肉类食品的60%以上,具有“猪粮安天下”的重要战略意义。四川是全国第一养猪大省和消费大省,是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也是《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确定的7个重点发展省份之一,地位和作用极其重要。种猪作为生猪产业的“芯片”,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具有“良种筑基石”的压舱石作用。  相似文献   
2.
选用35日龄杜施杂1代断奶仔猪40头,随机分成4组进行高铜及补硒试验.结果表明,Cu 125 ppm+Se 0.3 ppm(Ⅱ组)效果最佳,日增重比 Cu 4.36 ppm+Se 0.3 ppm(Ⅰ组)约提高15.9%(P<0.05);全期耗料较Ⅰ组下降12.6%.Cu 250 ppm+Se 0.3 ppm(Ⅲ组)与Ⅰ组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耗料较Ⅰ组下降8.0%.但Ⅱ组与Ⅲ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补 Cu250 ppm 不加 Se(Ⅳ组)与Ⅲ组相比,日增重约减少27.2%(P<0.01),耗料则较Ⅲ组高23.7%.屠体组织切片观察表明,添加高剂量铜(125或250 ppm)对机体组织均不产生病变,但各组的骨骼肌纤维粗细与十二指肠杯状细胞大小有明显的不同,均为Ⅱ>Ⅲ>Ⅰ>Ⅳ.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小肽复合剂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质性状的影响效果。将72头同批次健康的65日龄的(长×大)二元杂交商品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2头猪。试验组在正常饲粮中添加0.2%的小肽复合剂,对照组为正常饲粮。试验结果发现:育肥阶段饲喂0.2%的小肽复合剂能够显著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和改善肉质性状。表现为提高育肥猪的日增重(P<0.05),增加育肥猪的采食量,提高饲料转化效率,提高育肥猪群的成活率,降低生病率和腹泻率。肉质性状方面,显著降低滴水损失(P<0.05),增加了肌肉的保水力,生长性能和肉质性状的改善显著地提高了育肥猪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利用2 552胎约克夏母猪的历史繁殖数据,分析背膘厚度与体况评分,分别对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不同妊娠阶段的背膘厚度与繁殖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体况评分法并不能准确地评判妊娠母猪背膘厚度,更不能反映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初产母猪不同妊娠期的背膘厚度和主要繁殖性状无显著相关性。经产母猪不同妊娠阶段的背膘厚度与繁殖性状显著相关(P<0.05),妊娠期背膘厚度变化量与繁殖性状显著相关(P<0.05)。回归分析表明,为使经产母猪繁殖性能达到最佳,妊娠期间母猪的背膘厚度应控制在10~14 mm,并且保持相对稳定。在妊娠期不同阶段应根据母猪背膘厚度进行精确饲喂,以确保母猪达到最佳背膘厚度,并在整个妊娠期维持相对稳定,这样有利于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庄云  马尧  陈映 《北方园艺》2012,(21):141-143
以柴胡种子和幼苗为试材,研究了秋水仙素处理对柴胡产量性状及细胞学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柴胡经秋水仙素处理产生的突变株根的长度增加39.3%;主根直径平均值重量增加也非常明显,增加幅度达到51.8%;根与对照相比明显增粗,增加幅度达到67.4%,说明柴胡多倍体诱导后产量明显上升;经秋水仙素处理的柴胡气孔明显变大,每个视野中气孔的数量明显减少,说明柴胡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的倍数发生了加倍。  相似文献   
6.
庄云  马尧  陈映 《种子》2013,32(2):48-51
采用分生组织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方法,对柴胡种芽和幼苗生长点进行诱导突变,以确定秋水仙素的最佳处理比较和处理时间,并对突变植株进行植物学观察,结果表明,浓度为0.3%的秋水仙素处理24 h,柴胡幼苗的突变率较高,相对死亡率较低。诱变植株形态上,处理植株幼苗的前期真叶生长明显受抑制,变异的幼苗不仅第1对真叶出现较迟,株高都显著低于对照株,叶片也较对照厚,但其主茎却较对照株粗壮,其主茎的节间也缩短。  相似文献   
7.
在杜洛克×施格生长猪的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铜,观察不同铜水平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的铜水平(250 ppm)对生长猪的生产性能有显著影响(P<0.01).在所测定的几个血清学指标中,不同铜水平对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有显著影响(P<0.01);对血清铜、铁、锌、血浆过氧化物歧化酶和血清铜兰蛋白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了解青峪猪在世代更替过程中遗传结构的变化,更好的保护和利用青峪猪遗传资源,本研究利用50K SNP芯片,对青峪猪保种群内141头(26头公猪,115头母猪)健康成年个体进行SNP测定,通过多种分析软件对青峪猪保种群体和各个世代进行系谱校正,进而实施群体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以及遗传结构变化等分析。结果显示,该封闭保种群由3个重叠世代构成,群体有效含量为12头,且整个群体可以分为6个含有公猪的家系和1个不含公猪的家系。其中,第3世代的有效群体含量最少,仅为3头,多态性标记比例随着世代的增加不断下降;141头青峪猪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60 4±0.025 2),26头种公猪的遗传距离为(0.263 3±0.023 7)。随着繁殖世代的增加,各世代群体的遗传距离有轻微的上升趋势,部分种猪之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距离较近;在141头青峪猪群体中共检测到1 481个基因组上长纯合片段(runs of hemozygosity,ROH),78.01%的长度在200 Mb以内,基于ROH值计算的近交系数表明整个群体的平均近交系数为0.055,且各世代的近交系数在不断上升,到第3世代时已经达到了0.075。综上所述,通过对青峪猪分子水平的群体遗传结构研究表明,该保种群体在闭锁的继代繁育过程中存在群体遗传多样性损失,需要加强选配或导入外血以确保青峪猪遗传资源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保育猪智能化液态料饲喂系统对保育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本试验选取224头生长状况一致的同批次健康断奶三杂仔猪进行分组饲养。其中,试验组(112头)应用智能化饲喂器,对照组(112头)使用传统人工投料,从仔猪28日龄断奶开始,饲养至70日龄保育结束。除去5头死淘数,统计结果得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仔猪的头均增重显著提高(21.51 kg VS 18.30 kg),平均耗料量更低(26.04 kg VS 27.42 kg),饲料转化效率也更高(料肉比1.21 VS 1.50),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饲养效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对猪肉品质的追求也不断提高。然而,在非洲猪瘟的巨大冲击下,现代化、集约化养殖企业主要追求数量和生产速度的复工复产,而更多忽略了肉质的选育和提高,导致猪肉肉质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因此,了解猪肉肉质的评定指标和准确的测定方式,对肉质的客观评定和品种肉质改良速度的提高有直接影响。肉的食用品质主要包括肉的风味、质构、嫩度和多汁性等~([1]),肉质是一个综合性的复杂指标,包括肌肉肉色、pH、嫩度、大理石纹、滴水损失、熟肉率、剪切力、系水力、电导率、挥发性盐基氮和肌内脂肪含量测定等。文内就猪肉肉质的各个评定指标和相应的测定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