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日系家蚕品种"湘晖"和"872"为亲本进行杂交,从 F2代分别向茧丝量高(A)、中(B)、低(C)3个方向进行定向选择.经过F2~F6共5代的同蛾区交配和选择,获得了茧丝量性状有显著差异的A,B,C共3个家系.以中系蚕品种芙蓉、菁松及其杂交后代为参照群体,对3个杂交分离系进行AFLP分析,获得了617个AFLP分子标记.结果显示:选择到F4代时,A,B,C各杂交分离系的AFLP分子标记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到F6代时,A,B,C各杂交分离系间的分子标记差异十分显著且稳定.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也显示有很强的规律性,所有个体均按家系有规律地聚在一起.从分子水平证明家蚕同蛾区杂交后代系统选择到F6代即可获得遗传性稳定的不同杂交分离系.  相似文献   
2.
伍晓丽  王钰  刘飞  陈大霞 《植物保护》2024,50(1):97-109
为评价复合木霉制剂对黄连根腐病的防治效果, 并揭示其防病机理, 为黄连根腐病专用微生物农药的研发奠定基础, 本试验将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长枝木霉T. longibrachiatum、钩状木霉T. hamatum、拟康宁木霉T. koningiopsis等4种木霉配制的复合制剂和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以不同的方式分别施用于黄连, 统计根腐病发生情况, 检测黄连根部防御酶活性, 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 复合木霉制剂对尖镰孢导致的根腐病具有明显预防效果;复合木霉制剂和尖镰孢分别接种黄连可提高SOD、POD、CAT、PAL、PPO等防御性酶活性, 产生诱导抗性;而它们先后接种黄连可产生强化效应, 从另一个途径提高植株抗病性。复合木霉制剂和尖镰孢都会降低真菌的数量、多样性, 和某些真菌的相对丰度, 而复合木霉制剂的抑菌作用更强烈, 尤其能明显抑制尖镰孢、Ilyonectria sp.等病原真菌的生长, 且能改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木霉和尖镰孢都能在土壤中较长期定殖。可见, 复合木霉制剂可以预防尖镰孢导致的黄连根腐病, 防病机理包括诱导黄连植株产生抗性, 接种后再遭受病原菌侵染产生的强化效应, 优化土壤真菌群落结构, 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等, 且有效期较长。因此复合木霉制剂具有开发为微生物农药防治黄连根腐病的潜力。  相似文献   
3.
家蚕AFLP分子标记分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为研究家蚕遗传的多样性,以家蚕品种湘晖×872杂交的91个F_2个体为材料,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杂交后代的分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的44对引物共扩增出5134条带,其中1002条带呈多态性;经x~2检测,有537条带符合3:1分离比。  相似文献   
4.
影响家蚕AFLP-银染法的因素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的分子标记技术,近年来它与银染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它的实用性。作根据长期的实验经验和教训,对影响AFLP-银染技术的一些因素如DNA的质量、酶切的效果、引物和接头的设计等进行了分析,初步总结出AFLP-银染技术关键之处在于模板DNA的准备和酶切以及引物的选择。PCR扩增、电泳和银染检测对图谱的清晰度和分辨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因素进行了相应对策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青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45份青蒿种质为试材,将分子标记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应用于青蒿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利用TREECONW软件分析遗传相似系数,UPGMA方法聚类,构建亲缘关系系统图.结果表明:30对引物组合共得到382条扩增条带,其中有312条呈现多态性,占81.7%,从DNA分子水平显示出供试种质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0.683 6~0.857 1.聚类分析表明,青蒿种质亲缘关系与来源地无明显相关性,仅在小分支中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AFLP银染检测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家蚕AFLP分子标记多样性的研究中发现温度对AFLP—银染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本实验以湘晖与872杂交的91个F2个体为材料,对AFLP银染过程中温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温度试验结果显示:在25℃左右进行胶板的前期处理和凝胶的制备为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川续断种子的吸水萌芽特性,为川续断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种子吸水的研究采用重量法,种子发芽条件研究根据常规发芽试验进行。结果:川续断种子入水后前6h为种子快速吸水阶段,吸水量占最大吸水量的87.2%,20h内吸水饱和,其吸水量为种子平均重量的97.3%左右;川续断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25℃,最适温度为20℃。发芽初次计数时间为置床后第5天,末次计数时间为置床后第15天,发芽势统计时间为第8天。结论:川续断具有快速吸水的生物学特性;温度对川续断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有显著影响,光照有利于种子发芽。  相似文献   
8.
家蚕F2代不同群体大小的作图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以群体大小 91、81、71、6 1、5 1和 4 5个个体为材料 ,分析了不同群体的作图效果 :相同参数条件下 ,随着群体的减小 ,分群数、不连锁标记数都表现出逐步减少的趋势 ;同一群体随着交换值的逐步减小 ,分群数、不连锁标记数和二联体数逐步增多 ,总图距和平均图距也相应变小 ;相同群体不同标记数在相同的作图参数条件下 ,随着标记数的减少 ,分群数有减少的趋势 ,但较多的标记群体其二联体数为最少 ,而进入连锁群的标记数和总图距有明显的降低趋势。根据Mapmaker分析对参数的设定要求和所研究的分群作图效果以 91个个体为最佳 ,认为家蚕F2 代作图群体至少不应小于 81个个体。  相似文献   
9.
仙茅属植物SRAP-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子和双因子实验对仙茅属植物SRAP-PCR反应体系中主要成分(Mg2 、dNTP、引物、模板和Taq DNA聚合酶)进行优化,并比较了琼脂糖凝胶电泳与非变性PAGE电泳的检测效果.建立了适合仙茅属植物SRAP分析的反应体系:25 μL体系中内含1×PCR buffer、2.0 mmol/L Mg2 、250 μmol/L dNTP、0.2 μmol/L引物、40 ng模板、1 U Taq酶.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辨率较高且带型清晰,能更准确反映仙茅属植物间的差异.优化的反应体系可以用于仙茅属植物的SRAP分析.  相似文献   
10.
家蚕杂交分离系的AFLP分析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日系家蚕品种“湘晖”和“872”为亲本进行杂交,从F2代分别向茧丝量高(A)、中(B)、低(C)3个方向进行定向选择。经过F2~F6共5代的同蛾区交配和选择,获得了茧丝量性状有显著差异的A,B,C共3个家系。以中系蚕品种芙蓉、菁松及其杂交后代为参照群体,对3个杂交分离系进行AFIP分析,获得了617个AFIP分子标记。结果显示:选择到F4代时,A,B,C各杂交分离系的AFIP分子标记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到F6代时,A,B,C各杂交分离系间的分子标记差异十分显著且稳定。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也显示有很强的规律性,所有个体均按家系有规律地聚在一起。从分子水平证明家蚕同蛾区杂交后代系统选择到F6代即可获得遗传性稳定的不同杂交分离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