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无花果(Ficus carica L.)为桑科无花果属的一种小乔木或落叶灌木,别名天生子、映日果、明目果、奶浆果文仙果、蜜果、隐花果等,因花藏于囊状的总花托内,外观只见果不见花,故称无花果,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2.
大豆叶面喷施硒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叶面喷施硒肥时期、硒肥用量、喷施次数和间隔时间对大豆籽粒含硒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各因子对大豆籽粒含硒量都有显著影响,喷施时期延迟,硒含量下降;喷施次数增加,硒含量上升;随硒肥用量和间隔时间增加,硒含量均先增加后减少。要获得200~300 ug/kg的大豆硒含量,应在初花后4~8 d喷施硒肥,喷施2~3次,每次间隔6~7 d,共施硒肥2 300~3 100m L/hm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种植密度(43.2万、52.5万、75.0万、97.5万、106.8万株/hm2)、复合肥施用量(281.8、375.0、600.0、825.0、918.2 kg/hm2)对苦荞产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和施肥对苦荞产量影响显著,都表现为低水平下呈正效应,高水平下呈负效应,并且互作效应显著。获得产量高于2 100 kg/hm2的合理取值区间为:种植密度84.50万~102.97万株/hm2,施肥320.33~505.05 kg/hm2。建立的数学模型Y=2 208.63+122.53X1-114.33X2-200.91X21-205.58X22-184.85X1X2的拟合程度较好,对苦荞生产具有实际指导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苦荞高产优质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红小豆高产栽培数学模型,为改进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五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红小豆产量(y)与播种期(x1)、种植密度(x2)、N(x3)、P2O5(x4)和K2O(x5)之间的数学模型,模拟寻优。【结果】采用4月下旬播种、密度11.66万~12.34 万株/ha、纯N 43.92~50.37 kg/ha、P2O5 57.353~62.998 kg/ha、K2O 28.335~31.665 kg/ha的综合栽培措施,可使红小豆获得高于1255.09 kg/ha的产量。【结论】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基于播期、种植密度及N、P、K施用量5个因子的红小豆高产栽培数学模型具有可行性。在重庆万州生态条件下,红小豆生产上还需增施P肥。  相似文献   
5.
陈光蓉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7):105-106
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建立了油菜新品种万油25产量(Y)与播期(X1)、施氮量(X2)和密度(X3)间的数学模型。在本试验条件下,三因素对油菜产量影响的顺序是:施氮量〉密度〉播期;经因子水平选优,得出产量在180.00kg/667m^2以上的优化栽培措施为:播期:9月8-14日;施纯氮量:17.179-20.632kg/667m^2;密度:7632-8800株/667m^2。  相似文献   
6.
决明子优化栽培措施研究及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决明子种植密度、施稀土磷肥量、施氯化钾肥量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与产量的关系,建立产量与三因素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它们对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是:种植密度>稀土磷肥施用量>氯化钾肥施用量.获得产量3750 kg·hm-2以上的最优栽培措施是:种植密度165444~186953株.hm-2、稀土磷肥791.5~1024.7 kg·hm-2、氯化钾肥315.3~434.7 kg·hm-2;并确定了置信区间,为决明子规范化栽培(GAP)的高产综合运用农艺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春大豆优化施肥方案。[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分析N、P2O5、K2O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效应,并建立产量优化模型,提出N、P、K肥的适宜取值区间。[结果]产量优化模型为Y(kg/hm2)=3 671.36-107.58X1+160.64X2+144.90X3-276.50X21-140.14X22-183.15X23-184.33X1X3,该模型对试验点的拟合程度较好。当N、P2O5、K2O施用量分别小于36.11、61.46和35.93 kg/hm2时,大豆产量随施用量增加而逐渐提高,反之,产量逐渐降低。在大豆生产过程中,应适当增施N、P、K肥。由于N肥的负效应较大,须严格控制施用量。获得产量大于3 600 kg/hm2的施肥方案为:纯N 25.78~40.88 kg/hm2,P2O552.0~68.0 kg/hm2,K2O34.34~45.66 kg/hm2。[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春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种植密度、施肥量和刈割次数对黑麦草产量的影响,为黑麦草高产栽培技术提供措施。【方法】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黑麦草干草产量(y)与种植密度(x1)、N(x2)、P2O5(x3)、K2O(x4)和刈割次数(x5)之间的数学模型,并模拟寻优。【结果】经回归分析,得到黑麦草干草产量(y)与五因子(x)间的回归方程为:y=29861.05+205.42x1+1147.51x2+327.55x3-23.07x4-787.03x5-956.48x12-833.09x22-693.68x32-695.56x42-1076.17x52+215.13x1x2+167.78x1x3-133.28x1x4-84.35x1x5+142.74x2x3-87.91x2x4-67.82x2x5-154.31x3x4-50.49x3x5-246.39x4x5。采用种植密度317.63万~325.27万苗/ha、纯N138.09~145.17kg/ha、P2O525.88~28.12kg/ha、K2O87.21~92.79kg/ha、生育时期刈割3次(抽穗期前后刈割)的综合技术措施,可获得高于27024.40kg/ha的干草产量。【结论】在重庆三峡库区黑麦草实际生产上,需适当增施N肥、降低种植密度和控制刈割次数,其他地区应根据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和其他因素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9.
3种除草剂对直播早稻田大龄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对大龄杂草高效安全的除草剂,选用10%双草醚SC、10%噁唑酰草胺EC和5%嘧啶肟草醚EC 3种常用药剂研究水稻5叶一心,稗草4叶一心、5叶一心直播早稻田中大龄杂草防除效果。结果表明:10%双草醚SC在16~31℃下安全性比较稳定且对稗草防效好,10%噁唑酰草胺EC在低温下安全性不稳定,防效和安全性都下降,对千金子防效好;5%嘧啶肟草醚EC对阔叶杂草的防效最高,安全性也相对较高,对稗草和千金子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10.
陈光蓉 《湖北农业科学》2014,(12):2747-2751
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绿豆(Vigna radiata)播期(x1)、种植密度(x2)、施氮(N)量(x3)、施磷(P2O5)量(x4)和施钾(K2O)量(x5)对产量(y)的影响,建立高产数学模型,研制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结果表明,在4月14~16日播种、种植密度14.7万~15.3万株/hm2、施N 41.20~49.92 kg/hm2、施P2O543.99~47.48 kg/hm2、施K2O 36.97~41.03 kg/hm2时,可获得高于1 000.10 kg/hm2的绿豆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