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06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调查原蚕人工饲育育五龄期逐日食下量及逐日消化量与蚕体重的相互关系.以其开始食下时的蚕体重,除逐日食下量和逐日消化量的值(食下指数和消化指数),是随着五龄经过几乎呈直线低下.这个倾向不管饲育密度,给桑量、饲育温度及饲料组成,虽有某程度的变动,也不管蚕体重有多少差异,甚至雌雄均可认出.无论在食下指数或消化指数与五龄经过之间,均能得到相关系数较高的回归直线式.即将五龄期食下量及消化量的变迁以单位体重来看,则初期最高,其后随成长而直线低下.并且由于依蚕体重为指标,于其后的食下量,就能进而知道适当正确的给饵量等,在实用上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目前千家万户养蚕消毒难的问题,在了解全国消毒剂的状况基础上,从选择主料入手到添加助剂的研配,解决了TCCA的溶解性,活性氯释放的快速性,以及干燥品的稳定性,克服了TCCA在消毒过程中H~+离子逐渐上升,消毒效果逐渐降低的弱点,并将产生的H~+离子与研配的辅剂结合形成另一种杀菌剂,起到了增效杀菌作用.实验室成绩0.1%“92—1”高效消毒剂与1%漂白粉液没有显著差异,农村中试成绩.“92—1”高效消毒剂优于漂白粉,但未达到极显著差异.并分析了“92—1”高效消毒剂杀菌作用特点及原理,阐述了用量少杀菌作用不亚于1%漂白粉液的主要原因,是九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消毒剂.  相似文献   
3.
4.
在了解“川蜕”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拟定了充入蒸气加温水提、减压真空隔热式加温浓缩、乙醇萃取“川蜕”生新工艺,利用盐亭县蚕药厂设备实施,并对新工艺生产的产品β—蜕皮激素含量、养蚕生物效应、生产成本与现行“川蜕”进行了比较.液相色谱法测定β—蜕皮激素的含量,较现行川蜕提高0.5mg/ml,养蚕生物效应:五龄缩短时间增加2.3小时,上族整齐度现行川蜕S=6.28,新工艺川蜕S=4.80整齐度显著提高,上族历程减少2小时.对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的影响也显著减轻(与清水对照没有显著差异);新工艺的生产成本,每生产一公斤“川蜕”原液比现行“川蜕”降低0.63元.研究认为,现行川蜕由于杂质的存在,对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蚕的生理有一定影响.因此,今后在制订川蜕含量标准时,不能用紫外法测定吸收值来计算含量,应改为液相色谱法测定,方能保护先进的“川蜕”生产工艺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桑树扦插育苗在生产上具有很大的适用价值,四川近年利用“雅周桑”扦插代替种子育苗,已有相当规模,效果显著。但雅周桑扦插得到的桑苗,不管产量、叶质都不甚理想,生产上都要求改换成良种。为了探索良桑扦插新的路子和方法,在总结前人扦插经验的基础上,1991年春,对桐乡青  相似文献   
6.
蚕用蜕皮激素目前市售的商品有用唇形科植物(Ajuga.nipponensis Makino)及同属植物全草经水煮提取制成,每毫升含相当于生药5克的蜕皮激素和用云南露水草提练而成的每毫升含β—蜕皮激素(C_(27)H_(44)O_7)22.5毫克的蜕皮激素.前者常称为“川蜕”,后者常称为“云蜕”.“川蜕”由于所用原料含蜕皮激素量较低,且不稳定,加之目前生产设备简陋,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因此,目前四川蚕药标准对这一药品的用法用量不完善,生物效价也难以确定.“云蜕”所用原料β—蜕皮激素量相对较高,一般都用先进工业化生产设备提练成含量高于  相似文献   
7.
野生桑种有其独特的优点、往往存在着有1-2个优良性状,是现行栽培品种无法比拟的。如叶形特大、特厚、生长速度特快,特别抗寒抗旱、发根力特强等,这些优良基因是现行育种中,扩大基因来源的重要途径。对野生桑的研究,过去报道较少,特别是有系统的研究野生桑的某些特异性状,几乎未见报道。一个国家拥有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其研究程度,是决定育种成效的关健,也是决定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是否有后劲的重要条件。本文以神农架及三峡地区野生桑资源为主,在长期考察桑属植物的发根性的基础上,1991年春进行预备试验,1992年春正式试验对其各桑种进行了系统的发根性调查,研究了桑属植物发根性的系统差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桑粉虱的为害特点及综合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粉虱(Bemisia myricac kawana)又名白虱、杨梅粉虱、桑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在桑树的虫害中,为次要害虫,一般情况下,在一般的年份并不成灾发生,不需要单独进行防治.但是,近年来由于受气候、间作不合理、防治方法单一等原因,桑粉虱在我国浙江、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均有成灾报道,给这些地区蚕桑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1 前言 桑树新品种嘉陵16号系由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丝绸学院(原蚕学系,1986选用四倍体桑(西庆一号)作母本,二位体桑(育二号)作父本,进行人工杂交,培育出的人工三倍体育新桑品  相似文献   
10.
1 德昌县桑粉虱的发生与为害 1.1桑粉虱的发生与蔓延 桑粉虱在德昌县蚕区为害始于2000年,但由于是微小昆虫,对生产上的影响也不易察觉,并未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03年,在该县的永郎镇大沙心村,5月初始见零星桑粉虱成虫,到7月下旬,全县大多数乡镇均不同程度发生,8月上旬已经遍布全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