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病为雏鹅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毒为球形,无囊膜,直径为76-86nm大小的颗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鹅呼肠孤病毒。能在发育良好的鹅胚等禽胚内复制,致死胚胎,并具有特征性病变。患病雏鹅以出血性坏死性肝炎为特征性的大体病理变化和显微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三周龄以内的雏番鸭常由雏番鸭细小病毒和小鹅瘟病毒引起的疫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自1985年以来,在福建、广东、广西、浙江、江西、江苏、山东等省先后发生流行,对养番鸭业危害极大。1988年国内一些学者进行番鸭细小病毒分离与防治研究。法国学者报道了1989年在法国两个地区爆发雏番鸭细小病毒病,并从病群中分离到NX3和GM两个毒株进行部分特性的研究,数年来,在流行的疫区应用小鹅瘟免疫血清和活疫苗进行免疫有保护率。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91年从患病雏番鸭分离到一株病毒(代号为M91),进行与GPV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研究,为本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上期回顾: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诊断技术不断出现,也为更快速、敏感和特异性地诊断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感染奠定了基础,上文介绍了琼脂糖凝胶沉淀试验、免疫酶琼脂扩散试验、病毒中和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荧光诊断法、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精子凝集试验、胶乳凝集试验等8项血清学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4.
二乙烯亚胺对猪细小病毒的灭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新型灭活剂二乙烯亚胺(binary ethylenimine,BEI)对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进行了灭活试验,通过ST传代细胞接种法观察病毒灭活后是否出现细胞病变,并结合血凝试验检测灭活效果,确定最佳灭活方法。用3~5日龄乳鼠检测BEI灭活后的病毒培养物和相应制备疫苗的安全性,并用豚鼠检测该灭活工艺制备疫苗的效果,与传统甲醛灭活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终浓度为1‰的BEI在32℃情况下经20 h即可彻底灭活PPV病毒;BEI灭活的病毒制备的疫苗免疫豚鼠较甲醛灭活病毒产生较高的血凝抑制抗体。  相似文献   
5.
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感染是诱发小鹅瘟病的根本原因,此病主要的易感动物是20日龄左右的雏鸭和雏鹅,病死率高达95%~100%.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加之病程短、死亡率高,给水禽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兽医临床上诊断该病主要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等方法做出初步诊断,但想要进一步确诊则需要实验室诊断技术.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诊断技术不断出现,也为更快速、敏感和特异性地诊断GPV感染奠定了基础.本文对当前已有的诊断技术进行综述,旨在为该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目前小鹅瘟的流行情况小鹅瘟主要发生于2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90%~100%。最早发病为2~5日龄,其死95%以上,6~10日龄雏鹅死亡率为70%~;11~15日龄死亡率为50%~70%;16~20日龄死30%~50%;21~30日龄死亡为10%~30%;3010%左右;最大发病日龄为73日龄,病程较长,死亡率低。说明随着雏鹅的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之势。小鹅瘟大流行有一定周期性,雏鹅的死亡率均在以上。在大流行之后,当年余下的鹅群都获得主动使次年的雏鹅具有天然被动免疫力。目前除在一更多的地方每年均有不同程度流行其死亡率一般在20%~30%,高者达50%以上。饲养方…  相似文献   
7.
鹅浆膜炎是近数年来在我国鹅群广泛流行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又称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细菌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0周龄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患鹅常出现眼和鼻分泌物增多、拉稀、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症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包膜炎、气囊炎、纤维素性脑膜炎以及干酪性输卵管炎、结膜炎、关节炎等为特征。死亡率为10%~80%,甚至可高达90%以上。耐过的鹅生长迟缓、增重减慢。由于本病常常导致大批雏鹅、幼鹅发病、  相似文献   
8.
用实验室制备并经初步检验合格的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免疫豚鼠和试验猪,测定免疫豚鼠和猪的HI抗体效价,并对免疫的怀孕母猪进行攻毒,探索HI抗体效价与攻毒免疫保护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免疫后一个月所有经免疫的豚鼠、猪的HI抗体效价均达到1∶256以上,高水平的抗体可持续一个月以上;初产母猪免疫后攻毒试验显示攻毒后免疫组不出现病毒血症,且免疫攻毒组的平均窝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明显高于未免疫攻毒组,且胎猪的体长、体重等指标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结果充分说明该疫苗的免疫效果是非常确实的.  相似文献   
9.
采用细胞培养和免疫荧光试验从河南某种鸡场已免疫马立克氏病疫苗的产蛋期发病肉种鸡中成功分离到一株马立克氏病病毒,命名为MDV/He N15。用PCR方法对其pp38、meq和g B基因进行序列分析,与Gen Bank参考序列比较发现,分离株meq和pp38基因与Ⅰ型MDV毒株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9.0%~99.8%和99.8%~100%,g B基因序列与参考株GX0101序列完全一致,基因上具有强毒特征。表明在免疫过疫苗的鸡群中仍然存在MDV强毒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猪瘟作为一种烈性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世界养猪业。该病无特效治疗方法,以预防为主。一些国家已经利用我国学者研制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彻底清除了猪瘟,然而我国却经常出现免疫失败的现象。另外,常规疫苗免疫与野毒感染尚无法区分。因此,新型疫苗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基因工程疫苗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领域,包括亚单位疫苗、活载体苗、基因缺失疫苗、核酸疫苗等。本文对国内外猪瘟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