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研究利用SCoT标记对洞庭湖地区9个野生南荻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7条SCoT引物共扩增出429条清晰的带,其中多态性带为394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1.39%,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多态性条数是14.60条,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206~0.688,平均为0.394;该地区南荻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多样性指标水平较高(PPB=91.39%、H=0.3266、I=0.4911);其野生居群具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Gst=0.1141),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居群间的基因流(Nm)为3.88;根据非加权配对类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将南荻9个野生居群分为三类,同一流域的居群聚为一类;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横向生态补偿是实现区域间资源互补、协同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发展权公平化,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横向生态补偿的内涵为切入点,分析国内不同类型横向生态补偿实践做法及面临的问题,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结果】目前理论研究集中在补偿对象确定、补偿方式选择、补偿标准测算以及补偿绩效评价等四个方面,实践探索环节围绕森林、流域、区域间展开。中国横向生态补偿实际存在相关法律规章制度缺位、缺乏横向协同组织机构、长效补偿机制亟待完善、社会公众参与程度较低等问题。【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研究重点在于完善横向生态补偿法律法规体系,设立横向生态补偿协同管理机构,加大社会化力量参与程度,建构横向生态补偿长效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