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1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为探讨柴黄颗粒对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效果,将400只15日龄海兰褐鸡随机均分8组:柴黄颗粒预防组,低、中、高剂量治疗组,中、西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接种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M41,预防组于攻毒前7d饮水中加入柴黄颗粒进行预防,各药物治疗组于攻毒48 h后进行药物治疗,直到临床症状消失.结果表明,感染前7d给予2 g/L柴黄颗粒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使其发病率降低至50%,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4 g/L柴黄颗粒治疗组死亡率为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治愈率为92%,与西药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效果优于中药对照组.柴黄颗粒中剂量组攻毒第7天抗体滴度达到1 531.33±389.91,与模型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并随时间增加而增加.2g/L预防剂量和4 g/L治疗剂量的柴黄颗粒对鸡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有较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政府投资项目中跟踪审计任务的具体分析,对政府审计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探讨,在追寻审计工作中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跟踪质量展开系统论述,在确保能够科学、合理地运用政府投资资金的基础上,实现工程造价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4.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LCV)严重威胁茄科蔬菜作物的生产。抗性标记Ty-1和Ty-3是一对等位基因,在番茄抗TYLCV育种中应用较为广泛。为了探究Ty-1/Ty-3抗病毒分子机制,本研究以携带Ty-1/Ty-3抗性标记的番茄Y19为材料,利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GS)技术,沉默RNA干扰(RNAi)机制关键基因,即番茄核糖核酸内切酶编码基因2a/b/c/d(SlDCL2)和番茄核糖核酸内切酶编码基因4(SlDCL4),初步分析其在Ty-1/Ty-3抗TYLCV中的功能。PCR与测序结果发现SlDCL2、SlDCL4的VIGS沉默载体pTRV2∶SlDCL2和pTRV2∶SlDCL4构建成功。以沉默番茄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SlPDS)基因为标记植株,定量PCR检测SlDCL2、SlDCL4沉默株系中SlDCL2、SlDCL4基因的沉默效率,结果显示SlDCL2、SlDCL4沉默株系中对应基因的表达均小于对照植株的50%,表明SlDCL2、SlDCL4沉默载体确实可以降低对应基因的表达,且不影响其他DCL基因的表达。VIGS沉默植株SlDCL2、SlDCL4基因后接种TYLCV,接种TYLCV 30dpi结果显示,Y9材料表现出明显的TYLCV病毒症状,通过比较植株发病严重度发现,SlDCL2、SlDCL4沉默株系发病严重度分别为1.97、2.35,显著高于空载体注射株系(0.14)和对照株系(0.07)。本研究结果表明RNAi通路关键基因SlDCL2、SlDCL4在Ty-1/Ty-3抗TYLCV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利用Ty-1/3抗性标记基因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中药肠血平颗粒对人工感染鸡球虫病的防治效果,将16日龄海兰褐公雏鸡400只随机分为AH共8组,每组50只。其中A组为健康对照组,不感染不用药;BH共8组,每组50只。其中A组为健康对照组,不感染不用药;BH组在16日龄时,经口接种鸡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8×104个/羽),其中B组为模型对照组,感染后不用药;C组为肠血平颗粒预防组,在9日龄分组后即在饮水中添加肠血平颗粒2 g/L,16日龄感染前终止给药;D、E、F组分别为肠血平颗粒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在感染后96 h,饮水中分别添加肠血平颗粒3、4和5 g/L,连用4 d;G、H组分别为中、西药对照组。结果表明,肠血平颗粒预防组在感染鸡球虫后无明显临床症状,抗球虫指数162.6,肠血平颗粒3个剂量治疗组的血便症状明显减轻,球虫卵囊排出明显降低(P<0.05),血细胞数显著高于B组(P<0.05),与G、H组相当(P>0.05),抗球虫指数分别为166.6、179.8和165.1,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红色毛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T.rubrum)是皮肤癣最主要病原;侧柏叶(Cacumen Platycladi)是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的干燥嫩枝梢及叶,被《苗族医学》收录用于治疗皮肤癣。本研究旨在探讨侧柏叶抗T.rubrum的主要活性物质及其抗真菌机制,为抗皮肤癣新药研发提供帮助。本研究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和孢子萌发率分析了侧柏叶活性物质对T.rubrum的抑菌活性,使用电镜观察T.rubrum菌丝形态和孢子超微结构,并检测侧柏叶活性物质对T.rubrum细胞膜通透性、完整性和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从而阐述侧柏叶活性物质对T.rubrum抑菌机理,最后采用GC-MS和qRT-PCR方法找到其抗T.rubrum的作用靶点。结果显示,侧柏叶石油醚部位的α-蒎烯为主要抗菌活性成分,MIC为32μg·mL-1,极显著抑制孢子萌发(P<0.01);α-蒎烯可致细胞膜发生明显损伤和内容物流出、通透性极显著增加(P<0.01)以及24 h内细胞膜中麦角甾醇和24(28)脱氢麦角甾醇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