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2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筛选出适宜陇东旱塬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在黑膜垄作栽培条件下对5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各马铃薯品种折合产量以冀张薯12号最高,为47 25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26.00%;陇薯9号次之,折合产量为39 04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4.11%。陇薯9号、冀张薯12号商品薯率分别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加10.0、7.6百分点。可见冀张薯12号和陇薯9号折合产量高、商品薯率高,且商品性优良、品质优良、综合性状表现好,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果,适宜在陇东旱塬区及其生态类似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根据试验结果,总结提出了甘肃旱作农田饲用甜高粱丰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利用等。  相似文献   
3.
观察了陇甜高1号、陇甜高2号和大卡BMR等3个甜高粱品种在不同的密度下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草量。结果表明,陇甜高1号株高高于陇甜高2号和大卡BMR,为340.89 cm;大卡BMR茎粗和主茎叶片数均高于陇甜高1号和陇甜高2号,茎粗为22.04 mm,主茎叶片数为14.44枚;陇甜高2号分蘖数高于陇甜高1号和大卡BMR,为2.04个。陇甜高1号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均在13.34万穴/hm2时为最高,分别为108.88、30.56 t/hm2;大卡BMR在10.01万穴/hm2下干物质产量高于其他密度。综合比较,在试验条件下,陇甜高1号种植密度以13.34万穴/hm2较好,大卡BMR种植密度以10.01万穴/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6个高丹草新品系在甘肃半干旱区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在半干旱区适应性强的高丹草新品系,2017年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区的定西市,以主栽高丹草品种晋牧1号和皖草2号为对照,对6个高丹草新品系进行了田间小区筛选试验。以生产干草和青饲为终端利用途径,所有参试材料按春播刈割两茬利用方式种植管理,对主要农艺性状、株高、茎粗、分蘖数、草产量、鲜干比和糖锤度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①所有参试材料在当地能正常生长,生育期84~114 d,倾斜率和倒折率均为0,只有晋牧1号和LC-2微感黑穗病。②LC-1糖锤度最高,为4.85%,较晋牧1号高10.73%;LC-2糖锤度最低,为2.56%。③JC16-1全年干草产量最高,达23 956.05 kg/hm^2。综合分析认为,在6个高丹草新品系中,JC16-1在甘肃中部半干旱区的适应性更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出适宜陇东旱塬区种植的马铃薯品种,在黑膜垄作栽培条件下对5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各马铃薯品种折合产量以冀张薯12号最高,为4725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26.00%;陇薯9号次之,折合产量为3904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7号增产4.11%.陇薯9号、冀张薯1...  相似文献   
6.
西北旱区16个饲用玉米引种筛选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不同的饲用、兼用型玉米品种(系)16个,用已在西北地区推广种植的粮饲兼用品种(陇单4)做对照,进行引种试验,通过观察其生育期,测定不同时期的株高、茎粗、农艺性状、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等,筛选适合甘肃定西旱区的饲用玉米品种。结果表明:饲用玉米品种陇引3号(农大375)、陇引7号(瑞德1号)、陇引8号(瑞德2号)从拔节期到收获期,株高的日均生长速度均快于对照组(陇单4号),而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也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陇引3号(农大375)、陇引7号(瑞德1号)和陇引8号(瑞德2号)的鲜草产量分别为64.54、65.12和68.19 t/hm^2,与对照组(陇单4号)相比,每公顷增产15.41~28.88 t,增幅达18.65%~34.94%。综合分析认为,陇引3号(农大375)、陇引7号(瑞德1号)、陇引8号(瑞德2号)可作为在甘肃定西旱区的初选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甘肃饲用高粱旱作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试验结果,总结提出了甘肃旱作农田饲用甜高粱丰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利用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