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1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明广西南宁地区水牛体内前后盘吸虫的种类,通过对其肝脏来源虫体进行鉴定,确定水牛感染的具体种属。本研究对南宁市某屠宰场水牛肝脏进行剖检、病理观察,并采集肝脏内寄生的前后盘吸虫进行虫卵孵育,对孵育所得的虫卵及虫体进行形态观察,对成虫虫体进行HE及苏木素染色,观察其内部的结构,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成虫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虫体感染的肝脏表面有出血点,且呈现淤血、化脓灶、肝脏肿大、质地偏软等肉眼可见病变。虫卵呈椭圆形、淡灰色、有卵盖且内含圆形胚细胞,卵黄细胞不充满整个虫卵。对成虫染色观察可见虫体由体壁及内部生殖、消化等系统构成。体壁由皮层和肌层组成,虫体可见生殖系统、消化管和一些肌束与纤维组织,其中生殖系统包括卵巢、子宫和睾丸等生殖器官,消化管分布于整个体腔。虫体核糖体基因ITS-2扩增产物为441 bp,分析显示与GenBank中Explanatum explanatum(AB743577.1)相似性达99.3%。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此虫体与Explanatum explanatum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同属一个分支。综合剖检病理变化,虫卵特性,虫体形态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结果,确定该虫体为前后盘科的Explanatum explanatum。本研究结果为前后盘科吸虫分类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并进一步丰富该科的虫体种类,此外初步了解广西南宁地区水牛前后盘吸虫病的流行情况,并为准确防治吸虫感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更敏感、特异的牛片形吸虫病早期诊断方法,本试验将收集的大片吸虫分泌排泄产物(Fasciola gigantica excretory-secretory products,FgESP)进行凝胶过滤层析并从中筛选出检测效果最优的UV280吸收峰,从此峰对应的组分中筛选出诊断效果最优的层析组分后将其作为抗原,通过棋盘滴定试验优化抗原包被浓度、血清稀释度、酶标二抗稀释度、显色时间等,确定临界值,建立牛片形吸虫病间接ELISA诊断方法。对建立的方法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检测试验感染0~14周的水牛血清和临床160份水牛血清样本,并与已有的诊断抗原FgESP(阴阳临界值为0.320)进行诊断效果比较。结果显示,层析组分F22具有较优的检测效果。间接ELISA的最佳反应条件为:F22抗原包被浓度0.157 μg/mL,待测血清与酶标二抗的稀释度分别为1:400和1:40 000,显色时间为25 min。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15份水牛阴性血清,确定D450 nm阴阳性临界值为0.408。比较F22与FgESP发现,二者特异性相似,但F22作为抗原的敏感性高于FgESP。检测试验感染大片吸虫的水牛0~14周血清,结果表明,从感染第2周开始F22-IgG水平极显著高于FgESP-IgG水平(P<0.01),因此,F22比FgESP诊断效果更优。对160份水牛血清检测发现,F22阳性检出率为71.25%,FgESP阳性检出率为63.75%。上述结果表明,相比于FgESP,以F22作为诊断抗原建立的大片吸虫病间接ELISA诊断方法敏感性更高,可更有效地进行牛大片吸虫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羊驼毛纤维颜色丰富,具有22种天然色,与其他哺乳动物一样,主要由遗传基因决定。掌握控制羊驼毛色基因的改变,可以有效地控制羊驼毛色的转变。哺乳动物的毛色表型与动物体内黑色素的种类、数量、合成及分布有关。在羊驼皮肤组织中,Agouti基因、MC1R基因、酪氨酸酶基因家族、KIT基因、AIF基因、β-catenin基因、Wnt3α基因、Mitf-M基因、EDNRA基因、EDNRB基因、CDK5基因、PRS5基因、P基因及花斑突变都参与羊驼毛色的形成与调控。综述了羊驼毛色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