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利用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繁殖中心放归的18只雕鸮,测定了其各项形态学指标,并佩戴跟踪器以确定其飞行距离,以此探究各项形态学指标、野放后移动距离与雕鸮身体恢复程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救护雕鸮各项形态学指标及野放后飞行距离与雕鸮身体恢复程度之间无显著关系,仅体重(p=0.179)和跗跖(p=0.238)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卫星...  相似文献   
2.
2015—2018年,在湖南省雉类繁殖基地对人工饲养的白冠长尾雉404枚卵进行了人工孵化和育雏研究。结果表明:白冠长尾雉每只雌雉平均产卵数为15.53枚,平均卵重29.48 g,卵受精率均值83.41%,人工孵化的孵化率均值82.49%,1龄幼雏的成活率均值83.47%。人工孵化温度为(37.8±0.1)℃,孵化湿度为50%—60%,孵化时间为24—25 d,白冠长尾雉在人工孵化过程中平均失重率为13.1%。白冠长尾雉幼雉破壳体重18.48—23.61 g,1—2日龄体重会有轻度下降(17.8—22.29 g),15日龄后进入快速生长发育期,30日龄达到117.3 g(106.27—175.11 g),45日龄前,育雏室采用电地暖进行控温,通风系统用于通风换气,育雏室温度随着日龄增加而逐步下降,直至降到常温。采用人工孵化与育雏技术有利于提高白冠长尾雉的繁育率和成活率,对于白冠长尾雉种群的快速复壮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给白腹锦鸡的人工饲养繁育、健康状况检测等提供科学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本实验选择20只健康成年白腹锦鸡,体重为0. 597~0. 890 kg,于晨时饲喂前经翼静脉采集全血,采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和兽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18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白腹锦鸡的红细胞个体数目雌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5);血小板数目雌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5);葡萄糖雌雄无显著性差异(P> 0. 05);尿素氮雌雄无显著性差异(P> 0. 05);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雌雄无显著性差异(P> 0. 05),但大大低于野生白腹锦鸡;以上说明所测白腹锦鸡生理生化指标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 05),白腹锦鸡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一结果能为白腹锦鸡人工繁育、健康状况、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鉴别混有非穿山甲物种疑似检材的来源物种,基于细胞色素b基因设计了穿山甲科特异的新引物DCW-F1/DCW-R1。试验表明:其特异性良好、灵敏度较高、适用检材类型较广。采用BLAST比对法、遗传距离法和系统发育法分析了4组不同长度Cytb序列,研究序列长度对穿山甲物种鉴定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样本与相应穿山甲物种同源序列相似度均高于98%,建议将该值作为BLAST比对法的判别标准;除马来穿山甲(211 bp)和树穿山甲(421和211 bp)外,剩余5个穿山甲物种种间最小遗传距离均大于种内最大遗传距离,序列长度的变化和样本量的不平衡会导致该比值不稳定;除马来穿山甲和菲律宾穿山甲,其余物种均为单系,序列长度变短使得系统发育树拓扑结构和分支置信度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