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孙饶斌  逯庆章  马绍华 《青海草业》2009,18(3):19-26,18
近几十年来,青海祁连山地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主要体现在草地退化、沙化、草地盖度和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沼泽湿地萎缩,森林功能弱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扩大、雪线上升、冰川减少等诸多方面。分析其原因是全球气候暖干化和人类无序干扰共同作用的结果。前者的影响是渐进式的,但却是明显的,后者的影响是直接的,且起着加速逆行演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海三江源地区实施生态移民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生态移民的类型、特点以及面临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认为移民迁入地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城镇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移民后续生产和产业发展缓慢、移民技能培训教育不足是三江源移民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难,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资料研究,青海祁连山地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是世界上高寒种质资源库之一。其中有野生动物167种,内含国家保护动物28种,野生种子植物1221种,内含国家二级保护植物7种,国家二级药用保护植物1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3种1变种,国家三级药用保护植物7种,均具有较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4.
青海祁连山地生态功能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资料分析认为:祁连山地的生态功能地位十分重要,不仅是中国西部的生态屏障、"天然水塔"、"固体水库"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而且还是青海省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因此,切实保护好区域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区域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5.
人工种草治理"黑土滩"模式的构思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三江源地区的"黑土滩"面积已达490.90×104hm2,占三江源区草地面积的22.94%。总结业已实施的科研项目,分析以往治理"黑土滩"的经验教训和当前"黑土滩"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坡度<7°、土层厚度≥30cm、≥0℃积温1000℃以上的重度"黑土滩"改建为人工饲草基地;对坡度<7°、土层厚度<30cm、≥0℃积温<1000℃的重度"黑土滩"改建为放牧型人工草地;对坡度在7~25°的中、重度"黑土滩"施以人工补播,改建为放牧型半人工草地的技术治理模式。同时,还提出了人工种草治理"黑土滩"的实施模式,其中心内容是成立以牧户为主体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合作社,通过合同管理,实现种草、管理、利用各环节的协调运作,使国家生态建设投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逯庆章 《青海草业》2010,19(4):10-15
利用1959年~2004年的资料,建立湖面降水、地表水入湖、地下水补给及湖面蒸发耗水之间的水平衡方程,对青海湖水位、水量变化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959年~2004年的45年间,青海湖水位下降3.78m,湖面面积减小362.3km2,储水量减少178×108m3。但从2004年开始逆转,青海湖水位2010年比2004年上升近99cm,湖面面积2010年比2004年扩大135.07km2,储水量增加近12×108m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