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8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三黄石膏汤”源于《外台秘要》,名“石膏汤”;后《伤寒六书》加姜、枣、茶叶三药,改名为“三黄石膏汤”。近几年来,我们在兽医临床上运用该方随证加减,治疗一些内科狂病、热毒温疫、暑湿症等,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尤其是在余江县兽医院,解决了不少牲畜疑难病症。现简介如下,请同行斧正。 1 “三黄石膏汤”的组成,适应证及方解 1.1 组成与用法 麻黄30g,黄芩30g,黄连30g,黄柏30g,栀子30g,生姜30g,生石膏120g,豆豉45g,大枣20个,茶叶15g,水煎去渣,候温灌服(牛用量),1日一剂。 1.2 适应证 本方主治各种家畜表证未解,里热炽盛,肌表发热,阳毒发斑,狂叫奔走,口渴舌燥,脉洪而数等。 1.3 方解 本方为既有表证,又有里热炽盛者而设。由于外邪束表,毛孔闭塞,内热不得外透,热邪冲于肌表欲外不得,故肌表发热,郁热灼津,故口渴舌燥。热扰心神,故狂叫奔走。热迫血液妄行而离络,故阳毒发斑。热邪鼓动脉络,故脉洪而数。本方之证为表里俱病,以里为主,故用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清热解毒,通泻三焦之热,为主药。石膏、麻黄、生姜同用,且石膏用量四倍于麻黄、生姜,是借其解表之性能,而不背辛凉之法,既启汗孔闭塞,又驱肌表外邪,为辅药,豆豉宣透表邪,茶叶清热利尿,为佐药。本方苦寒药太多,易伤中气,故用大枣护中而补脾,为使药。诸药并用,为解表清里之良剂,解表不助里热,清里不引邪内陷,使表邪解而里热清,诸症皆愈。  相似文献   
2.
番鸭细小病毒病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雏番鸭传染性疾病 ,发病率高 ,往往给养鸭专业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根据近几年的临床实践 ,对此病采用神农草等中西结合的综合措施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防治效果。现报告如下。1 病症表现 本病多发生于 3周龄以内的雏番鸭 ,故本病又称为“三周病” ;主要临床症状为拉白色或绿色水样稀粪 ,喘气、软脚 ,有时出现扭颈等神经症状。小肠尤其是蛋黄蒂附近肠腔膨胀硬实 ,内有“腊肠样栓子” ,从患鸭的肝、脾中容易分离到细小病毒。2 防治 2 .1 预防 :雏鸭出壳 1日龄内每羽皮下或肌注 0 .2ml鸭细小病…  相似文献   
3.
4.
5.
猪链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只均可感染,但以中小猪和怀孕母猪多发。据过去资料报道,本病临症以形成局部脓肿的较多,败血型感染仅个别散发;但1999年度我县暴发了来势猛、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的败血型链球菌病,给我县养猪业造成了重大威胁,在六月至八月间的短短两个来月,我县中童、洪湖、平定、马荃、春涛等乡镇发病生猪达1 800多头,我们采取中西结合的方法和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及时控制和扑灭了疫情,总预防保护率达99.5%、治愈率达98%以上。现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1 主要病证 突然发病,高热稽留,体温升至40~42℃以上,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头垂喜卧,眼结膜潮红,有浆液性鼻漏,呼吸浅快,大便秘结,空嚼磨牙;后期见耳尖,四肢下端、背、腹、臀部有紫红色弥慢性斑块。四肢(多见于后肢)关节肿痛、跛行,最后消瘦、衰竭而死。  相似文献   
6.
母猪产后厌食综合症是产后母猪以食欲顽固性减退或废绝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本病临床较为多见 ,据调查我县各地时有发生 (尤其是在规模猪场 ) ,有的甚至高达母猪产后疾病的 5 0 %以上。轻者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重者造成母猪死亡。近年来我们对规模猪场 38例 ,农村散养母猪 2 2例进行了诊治探讨 ,现简述如下。1 发病特点及临床症状1.1 发病特点 :该病不分胎次和年龄 ,也无论产仔数多少均有发生 ,但以初产或年老体弱母猪更为多见 ;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 ,饲料粗劣、缺乏青绿饲料或有异嗜癖者更易发生 ;栏舍狭窄潮湿 ,运动和光…  相似文献   
7.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的一种发病急、传播快、病程极短,死亡率高的急性传染病,病变主要表现在肝脏,一般上半年4~5月,下半年9~10月为发病的两个高峰期(这与我县孵鸭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8.
十余年来 ,我们在县兽医院与广大农村从事牲畜疾病诊疗工作 ,其中运用部分民间验方治疗家畜疾病。今选择几方交流 ,望同道斧正。1 脱膊脱膊是肩胛部的筋腱、肌肉、骨、关节及神经等受外力损伤而引起的牲畜前肢综合症。常因跌扑损伤、失步踏空、烂泥深田使役 ,提脚过猛 ;或肩关节、肌肉等组织突受强大暴力牵行而引发本病。多见患肢屈曲、不敢负重 ,牵引时前肢难移 ,肩胛骨下蹋 ,紧贴胸壁 ;病肢似乎比健肢长 ,并向内划弧前进 ,表现“云头不翻”。治疗 :将患牛倒地 (健肢在下 )保定 ,先用白酒涂擦患部 ,取雁翅、中膊穴开针 ,将肩胛骨矫正 ,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