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初级生产者为生态系统的主要环节,初级生产者生物量的研究,为整个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提供最基本的数据,并为确定适宜载畜量和合理利用草地提供重要依据。长芒针茅(Stipabungeana)群落在黄土区主要分布在森林草原地带,这里由于大面积土地被开垦,...  相似文献   
2.
硬质早熟禾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志诚  贾东林 《草业科学》1997,14(3):34-36,39
研究了硬质熟禾群落6月和7月份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6、7月份地上生物量分别为84.84,88.44g/m^2,地下生物量分别是159.0,220.6g/m^2。  相似文献   
3.
赖草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赖草群落6月和7月份生物量,6月和7月份地上生物量分别为25.95g/m^2和72.57g/m^2,地下生物量分别为286.28g/m^3和157.22g/m^2。  相似文献   
4.
达握里胡枝子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志诚  贾东林 《中国草地》1994,(3):25-25,28,24
本文研究了陕化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地带达乌里胡枝子群落6、7月份生物量,测定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及其空间变化。结果表明,达乌里胡枝子群落6、7月份地上生物量分别为96.68g/m^2t 136.25g/m^2和210.72g/m^2。地下生物量7月份偏低,这与达乌里胡枝子生长发育阶段的物质分配有关。  相似文献   
5.
艾蒿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陕北黄土高原森林区和森林草原地带分布面积广、在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具明显地位的茭蒿群落的生物量,测定了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季节和地带性变化。结果表明,茭蒿群落生物量季节变化明显,8月中旬地下生物量达峰值(1388.57g/m^2),地上生物量峰值出现在9月中旬(234.05g/m^2)。  相似文献   
6.
白草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黄土区白草群落6月和7月的生物量,测定结果:6月和7月地上生物量分别为90.97g/m^2和95.02g/m^2,地下生物量为324.00g/m^2和452.61g/m^2。地上生物量积累很少,地下生物量积累较多,该现象决定于白草生长发育特点。  相似文献   
7.
地椒群落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陕北森林草原地带由于水蚀,风蚀和过度放徼形成的一类次生草原群落-地椒群落6、7月分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及其空间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椒群落6、7月份地上生物量分别为87.7g/m^2和77.13g/m^2地下生物量是236.45g/m^2和160g/m^2。7月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都偏低。这与地椒生长发育节律的物质分配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