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5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光照周期对诱导热带家蚕和野蚕卵滞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我场位于黄海之滨,1958年以前这里还是"潮水天天到,渔帆经常飘"的海滩,1960年围垦,1970年开发1100亩,栽桑494亩.为了摸索海涂种桑的丰产技术,我们开展了科学实验,使亩桑产叶量只有2000斤左右的桑田至1982年全场平均亩产叶量达到4113斤,最高一块早青桑亩产高达4937.3  相似文献   
3.
<正>喷施宝作为桑树叶面肥,对桑叶的增产效果已被确认,在农村丝茧育桑树上应用较多,但在种茧育桑树上使用未见过报道。1991年春蚕期,我们在海安蚕种场四区苏5×苏6品种用叶桑园中试用,结果除对桑树有增产作用外,还发现该批蚕发蛾后,蛾子比较活泼,交配困难,散对增加,产卵不安定,不受精卵多。为查明这种现象是否与桑树使用喷施宝有关,进而探讨喷施宝能否适宜作为种茧育桑树的叶面肥,笔者于1991年中秋进行了种茧育桑树使用喷施宝对家蚕产卵及卵质影响的试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择了各地新选拔的和选育的3个早生桑和8个中晚生桑品种为研究对象,以探讨适应苏北地区的桑树品种。结果表明:一、在三年六次产叶量调查中,育2号产叶量最高,平均912.5kg,新一之濑、育151次之。平均产叶量分别为890.8kg、887kg,早青桑产叶量最低,平均为719.6kg。二、一般早生桑品种(除早青桑外)在春季产叶量高,中晚生桑在秋季产叶量较高,其中育2号不论在春季或秋季产叶量都高。三、桑叶质量,在春季早生桑含糖量比中晚生桑高,粗蛋白含量比中晚生桑低,其产茧量稍低于中晚生桑,而秋季早生桑和中晚生桑两者相近,其中新一之濑、洞庭一号春季含糖量较少,粗蛋白较多,其产茧量较高;璜桑14号不论在春季或秋季,由于含糖量、粗蛋白含量都较高,其产茧量也高。  相似文献   
5.
海安场位于微粒子病高发的通盐地区。1958年建场后30多年,仅1974年春超毒淘汰两个批。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诸方面原因,防微问题一直久攻不克,成为困扰我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特别是1999年,经过全场干部职工的艰苦努力和全面整治,取得了较好效果。1999年春、秋共饲育52个批次,制种17.6万多张,母蛾镜检、蚁蚕检测的合格率均为100%,其他三率也居全省前茅。1统一思想,深化改革 为了适应蚕桑生产形势的发展,我场率先在江苏省蚕种场进行了体制改革的探讨,实行了以家庭、以个人为主体的承包…  相似文献   
6.
<正> 在蚕种采种中,包括捉蛾、选蛾、交配、理对、拆对、投蛾、巡蛾、雌雄蛾贮藏管理、收蛾、收种等,其中理对占采种总工时的2/5以上。为提高采种劳动效率,作者在海安蚕种场海北原蚕点与场部三工区进行了采种时不理对的试验,初步结果表明;理对与不理对对产卵量与不受精卵率无  相似文献   
7.
<正> 随着蚕茧生产的不断发展,蚕种生产也不断扩大,制种期冷藏雄蛾的冷库容量常不敷需要,不同品种雄蛾同放一库又常引起品种混杂。鉴于这一情况,并根据中系品种雄蛾不耐冷藏的特点,我们对中系雄蛾利用方法问题进行了探讨。一、试验方法试验于1983~1987年进行,每次每区供试苏。与2·4A 雄蛾1000只,设新鲜雄蛾当天连续交配五次处理、新鲜雄蛾冷藏一天后再  相似文献   
8.
<正> 江苏省一代杂交蚕种的质量,以前曾誉满全国。近年来,有些地区蚕农反映,蚕种质量有所下降。那末,是否真的下降,又如何衡量,为此,我们做了一些小试验,谈些个人看法。蚕种质量的检验,应以保证蚕卵本身质量为目标。近年来,加强了对成品规格(装盒蚕卵重量)的复查与孵化率的调查,有助于蚕种质量的提高。然而杂交率有所下降,纯对增多,严重影响到蚕种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 过去我场利用轻平剪梢的条梢,供农村作嫁接穗条。这种条梢短而细,利用率低,如果运输保管不妥,容易失水干枯。今年南通地区,穗条需要量很大,促使我场进行大面积重平剪梢试验,达到了既能不减少春叶产量,又能提供大量嫁接穗条的要求。现将调查情况,简述如下。一、试验方法 1.试验桑田面积共63.15亩,以湖桑32号为主,还有少量的新一之濑,湖桑199号  相似文献   
10.
<正> 目前苏、浙蚕区栽培的桑品种较多,在经济性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此,我们对15个桑品种在产量、叶质和抗病性(黄化型萎缩病)等方面进行了初步鉴定,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桑品种:早生桑六个,即早青桑、育2号、白皮火桑、乌皮桑、真桑、黄海1号(本场选育)。中晚生桑9个,即新一之濑、湖桑197号、湖桑7号、桐乡青、荷叶桑、湖桑199号、大墨斗、大种桑、荷叶白(湖桑32号)。均于1976年春栽植,低干养成,亩栽600株,株行距2.5×4尺。桑园全年亩施纯氮约64斤,其中化肥占33%,有机肥占67%。按常规施肥时期分次施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