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要实现桑蚕蛹在市场上的食用推广,需要解决持续不断的鲜活桑蚕蛹的供应问题,拟采用两个途径解决。一是采用多批次滚动养蚕技术,选择与布局适量的蚕户饲养,每批之间间隔10~15d;二是采用鲜桑蚕蛹冷藏技术,对每批生产出的鲜桑蚕蛹进行冷藏,抑制其发育。本试验对鲜蚕蛹食用的冷藏技术进行初步探究,结果表明:用12℃冷藏8~10d,无论裸茧蛹冷藏,还是茧壳蛹冷藏,均能适应食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桑产业在重庆的发展已有几年,但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尚不能足够吸引农村中、青年劳动力的参与,因此,加强与其它行业的联合,增加其附加值,是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蚕种是茧丝绸行业的基础,蚕种业发展的好坏,对茧丝绸行业有着很大的影响,笔者就原重庆市蚕种供给与需求谈谈粗浅看法.一、蚕种需求与供给现状我市的蚕桑生产基本上是以农户为单位分散饲养经营,绝大多数养蚕数量不多,蚕桑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自1995年以来,丝绸市场出现大的波动,丝价下跌,蚕茧的收购价格随之下降,严重影响了广大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两广二号"成为重庆夏秋用种的主要品种,其用种量呈现逐年上升。本文对该品种在农村饲养、普种生产、蚕茧质量等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蚕业生产对抗逆性品种的需求使得该品种在重庆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成本的急剧上升,重庆蚕区传统养蚕模式每年固定4个批次的生产组织方式因劳动生产效率和设施设备使用效率低,已经成为蚕农盈利难、增收难的瓶颈因素之一.采用科学的生产组织方式,较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设施设备使用效率,是现代养蚕业的必由之路.为此,重庆市连续3年通过试点推广"分段饲育"和"滚动多批次"等饲育环节的生产组织方式,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蚕业饲育环节生产组织方式存在的弊端,可达到预期的养蚕劳动生产效率和设施设备的利用率,有望以此促进重庆市的蚕桑产业向现代化高质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发挥桑树在城市园林中的作用,对行道景观垂枝桑繁育及养型技术进行了总结.行道景观垂枝桑主干砧木应按“枝条直立,侧枝少(或无侧枝),木质较硬,生长势旺”的标准选择,嫁接部位离地3m左右;为了达到观赏、采果的双重效果,一般一年按“春季剪去枝条1/3至1/2、基本保持枝条在一个水平面,夏季桑椹采摘后,从枝条弯折处离芽基部1 cm左右将枝条剪掉”的原则修剪2次;夏季剪伐后15 d左右,按“去弱留强、留水平去下垂、内空外饱满、新梢分布均匀、补缺空位”的原则疏芽,同时注意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7.
袁良军 《蚕学通讯》2009,29(3):54-55
1蚕桑生产面临的困境 蚕桑生产是我市农村的一项传统产业,也是广大蚕农收入的重要来源。长久以来,蚕桑生产的发展和蚕茧数量的增加,仅是依靠茧丝绸行业单一渠道购销两旺来实现,由于受国际市场丝价波动的影响,蚕桑生产时常出现大的起落,从种茧丝绸的行业产业链条特点来看,蚕桑生产较之丝绸市场具有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