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研究旨在探究草原红牛酰基辅酶A硫酯酶2(Acot2)的基因功能,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Acot2基因在草原红牛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牛Acot2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101938.1)设计引物,PCR扩增获得草原红牛Acot2基因的完整CDS并进行测序,利用分析软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获得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并分析蛋白理化特性及蛋白亚细胞结构、亲疏水性和磷酸化位点,预测蛋白二级结构并构建蛋白质三级结构模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cot2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草原红牛Acot2基因CDS大小为1 395 bp,编码464个氨基酸,其核苷酸序列与亚洲水牛的同源性较高(98.3%),与猕猴和黑猩猩的同源性较低(80.5%和80.4%)。Acot2蛋白分子式为C2317H3606N640O628S14,分子质量为50.924 ku,理论等电点为8.84。蛋白质不稳定指数为37.50,氨基酸残基多数为亲水性残基,总平均亲水性为-0.094。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Acot2蛋白分布在内质网(30.4%)、线粒体(26.1%)、高尔基体(17.4%)、细胞质(17.4%)、液泡(4.3%)和细胞质(4.3%)中;磷酸化位点分析发现,Acot2蛋白存在20个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形式有α-螺旋(21.8%)、β-转角(33.4%)、β-折叠(18.4%)和无规则卷曲(26.4%),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其相一致。实时荧光定量结果显示,Acot2基因在草原红牛胃中表达量最高,在肺脏中表达量极少。Acot2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具有低保守性,其编码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结构稳定,属于水溶性蛋白,在线粒体和内质网中发挥作用,在草原红牛不同组织的表达量有明显差异。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Acot2基因对家畜脂代谢的影响和筛选草原红牛肉质候选基因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对草原红牛AIDA基因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差异表达研究,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以期在细胞水平上探究AIDA基因对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应用RT-PCR方法从草原红牛脂肪组织中扩增AIDA基因编码区,测序鉴定后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AIDA基因在草原红牛9个组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肠、肌肉、脂肪)和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BI-CMV3-AIDA,转染草原红牛前体脂肪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IDA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IDA基因编码区全长921 bp,编码306个氨基酸,含有4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和29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主要分布于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上。AIDA基因在草原红牛9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肾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成脂分化结果表明,AIDA基因mRNA表达量在分化的第2天达到最高,随着脂肪细胞的成熟,其表达量逐渐降低;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AID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BI-CMV3-AIDA,且过表达组AIDA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本试验成功构建了AID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草原红牛前体脂肪细胞中高度表达,该结果为体外研究牛AIDA基因对脂肪合成代谢及其机体代谢的调节机制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克隆小尾寒羊B细胞易位基因2(B-cell Translocation Gene 2,BTG2)基因编码CDs区,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检测该基因在羔羊期各组织中的mRNA表达情况。通过RT-PCR和TA克隆方法获得BTG2基因CDs区序列;利用在线软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分析;采用qPCR检测该基因在3、40日龄绵羊的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成功获得小尾寒羊BTG2基因CDs区序列453 bp;绵羊与牛、猪、虎鲸、人、大鼠、小鼠同源性分别为98.9%、90.29%、94.04%、88.52%和85.65%、86.98%,且绵羊与牛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小鼠的亲缘关系最远。理化性质结果显示BTG2基因编码150个氨基酸,蛋白分子式为C748H1190N208O213S8,分子质量为17 ku,理论等电点(pI)为9.14,半衰期为30 h,属于不稳定亲水性蛋白,且不存在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序列,蛋白结构主要通过α-螺旋、无规则卷曲和β股组成,为混合型蛋白;qPCR检测到BTG2基因mRNA在不同日龄羔羊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肠和肌肉均有表达,且均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组织中,40日龄BTG2表达量极显著高于3日龄,而在肾脏、肠和肌肉中,40日龄极显著低于3日龄。结果表明,BTG2广泛存在各组织中,且随着日龄增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趋势不同,提示其功能的重要性和多重性,并且BTG2在肝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说明BTG2可能与脂代谢以及糖代谢等调控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过量蛋氨酸对7~28日龄北京鸭生长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并评估7~28日龄北京鸭饲粮中蛋氨酸的最大安全限量。试验选取7日龄健康雄性北京鸭252只,依据体重基本一致原则,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鸭。各组分别饲喂蛋氨酸水平为0.48%、0.73%、0.98%、1.23%、1.48%和1.73%的饲粮。其中,正常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48%,满足育雏期北京鸭正常生长需要。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48%时相比,当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98%及以上时,试验鸭末重、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降低(P0.05),且随蛋氨酸水平的升高进一步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2)与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48%时相比,当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98%及以上时,血浆总胆红素含量显著升高(P0.05);当饲粮蛋氨酸水平为1.23%及以上时,血浆高半胱氨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随蛋氨酸水平的升高而进一步显著升高(P0.05);当饲粮蛋氨酸水平为1.73%时,血浆谷丙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3)与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48%时相比,当饲粮蛋氨酸水平为0.98%及以上时,血液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均显著降低(P0.05);当饲粮蛋氨酸水平为1.23%及以上时,血液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当饲粮蛋氨酸水平为1.48%及以上时,血液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和平均红细胞体积显著升高(P0.05),血液红细胞计数显著降低(P0.05)。4)以平均日增重为评价指标,采用折线模型估测7~28日龄北京鸭饲粮蛋氨酸的最大安全限量为0.87%。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过量蛋氨酸可显著抑制7~28日龄北京鸭的生长,导致血液指标异常。7~28日龄北京鸭饲粮蛋氨酸的最大安全限量为0.87%。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克隆中国草原红牛肝配蛋白A5(ephrin A5,EFNA5)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检测EFNA5基因在中国草原红牛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以中国草原红牛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公布的牛EFNA5基因序列(登录号:NM_001076432.1)设计引物,PCR扩增获得EFNA5基因的完整编码区(CDS)序列后进行测序验证,利用分析软件进行序列相似性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对应的氨基酸序列蛋白理化特性并预测蛋白亚细胞定位、蛋白亲/疏水性和磷酸化位点;预测蛋白二级结构并构建蛋白三级结构模型;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FNA5基因在中国草原红牛各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中国草原红牛EFNA5基因与普通牛和美洲野牛相似性最高,分别为100%和99.8%,与羊、人的相似性分别为95.6%、97.2%,与海豚、鸡、马、猕猴、小鼠和猪的相似性较低,分别为83.6%、85.8%、84.5%、84.9%、84.1%、82.8%;EFNA5基因CDS大小为687 bp,编码228个氨基酸,EFNA5基因编码蛋白的分子式为C1183H1791N315O339S13,总原子数为3 641,分子质量为26.266 ku,理论等电点为5.97,不稳定系数为49.66,总平均亲水性为-0.313。磷酸化位点预测分析发现,EFNA5蛋白共有27个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EFNA5蛋白主要位于细胞质(26.1%)、分泌系统囊泡(27.1%)、细胞核(13.0%)、线粒体(13.0%)、质膜(8.7%)、内质网(4.3%)、高尔基体(4.3%)、细胞骨架(4.3%)及液泡(4.3%)中;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β-转角、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组成,分别占18.9%、30.2%、26.4%和24.5%,与三级结构预测结果相符;EFNA5基因在中国草原红牛不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差异较大,在肾脏和胃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在肺脏组织中表达量最少。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筛选草原红牛肉质候选基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种鸭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种鸭的的饲养要求也不断的提高,为提高父母代种鸭场的生产效益,提高种鸭的生产指标,必须从育雏期开始就要加强种鸭的饲养管理工作。种鸭的生产能力与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育雏期的管理工作关系着今后种鸭的生产效益。笔者就种鸭的育雏工作进行了总结,现介绍如下。1育雏前的准备(1)检查设备,确保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对草原红牛AIDA基因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差异表达研究,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以期在细胞水平上探究AIDA基因对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应用RT-PCR方法从草原红牛脂肪组织中扩增AIDA基因编码区,测序鉴定后对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AIDA基因在草原红牛9个组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肠、肌肉、脂肪)和前体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BI-CMV3-AIDA,转染草原红牛前体脂肪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AIDA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AIDA基因编码区全长921 bp,编码306个氨基酸,含有4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和29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主要分布于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上。AIDA基因在草原红牛9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肾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成脂分化结果表明,AIDA基因mRNA表达量在分化的第2天达到最高,随着脂肪细胞的成熟,其表达量逐渐降低;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表明,试验成功构建了AID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BI-CMV3-AIDA,且过表达组AIDA基因mRNA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本试验成功构建了AID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在草原红牛前体脂肪细胞中高度表达,该结果为体外研究牛AIDA基因对脂肪合成代谢及其机体代谢的调节机制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8.
肝配蛋白A5(Ephrin A5,EFNA5)是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RTKs)成员之一,定位于细胞膜,在皮肤、脑、脾、肾脏、心脏和脂肪中均有较高表达。EFNA5能够与其受体结合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参与神经发生、血管生成、促进细胞增殖与分化、平衡葡萄糖稳态、维持晶状体发育、调控雌性哺乳动物生殖、动员脂肪产热等。本文对EFNA5基因的定位、结构特征、生理功能、在癌症及畜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EFNA5的进一步探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肉鸭养殖在全国区域发展迅猛,在目前条件较差、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既看到了肉鸭养殖带给农户的巨大利益和效益,同时也发现了困扰养殖户的瓶颈依然是技术问题。为此,笔者从实际、实用、简单易懂的角度出发,对肉鸭养殖过程中疾病及药物用法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供参阅。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绵羊肌联蛋白帽(Telethonin, Titin-cap,TCAP)基因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联,以双乾肉羊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分析TCAP基因在3日龄及40日龄羔羊各组织中的mRNA表达,通过PCR、Sanger测序检测TCAP在49头绵羊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表达情况并与肉质性状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TCAP基因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中,以心肌、骨骼肌中表达量最高,且随着绵羊不断发育生长,在各组织中的表达趋势会发生变化。此外,TCAP基因内含子1上(NC_056064.1)存在2个连锁突变位点(g.39786477G>T及g.39786518C>G),其中TTGG型较GGCC和GTCG基因型个体的肌内脂肪含量更高肉质更细嫩,且TTGG型棕榈油酸表达量最高,花生四烯酸表达量最低,说明TTGG型个体肉品质更高。结果提示,TCAP在绵羊生长发育过程中承担多重生理功能,且其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间具有一定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绵羊遗传改良及选育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标记基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