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 Roxb)不定芽诱根比较困难,为进行杀菌肽D基因转广东桑培育抗青枯病品系的研究,我们探讨了广东桑杂交种塘10×伦109腋芽的叶盘和种子萌发后茎段的转基因技术。结果表明:(1)作为转基因材料,叶盘优于茎段。(2)适合于叶盘不定芽生长分化的培养基为MS加入6—BA 1.0—2.5mg/L,IAA 0.2—0.5mg/L,不定芽发生率平均为80%。(3)卡那霉素(Km)用于筛选经农杆菌创伤感染对盘后的转基因不定芽,筛选浓度梯度确定为:Km 12.5μg/mL(不定芽高<0.5cm);Km 25.0μg/mL(不定芽高:0.5—1.0cm);Km 50.0μg/mL(不定芽高>1.5cm)。(4)适合于不定芽(>1.5cm)诱根的培养基为1/2MS,IBA 0.5μg/L,其诱根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
3.
采用前文[1]报道的广东桑转基因技术方法,由叶盘法将人工合成柞蚕抗菌肽D基因导入广东桑。抗菌肽基因由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Ti质粒携带,对桑树叶盘进行感染和转化,并通过施加Km选择压力,经过诱导和分化,得到了Km~R表型的桑树转化苗。通过桑树叶片胭脂碱合成酶活性电泳检测及其DNA与α—~(32)P—dCTP标记的含抗菌肽基因的探针作点杂交,初步判断柞蚕抗菌肽D基因已在转化细胞中整合,为培育桑树抗青枯病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