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7篇
  2004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吴丝与湖丝     
<正> 吴丝与湖丝是我国历史上久负盛名的两种土丝。吴丝又称香山丝,湖丝又名辑里丝。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太湖之滨优越的自然条件,与精细的加工技艺,这两种土丝色泽光亮,质地坚韧,条分细匀,拉力强。这对于我们今天发展优质蚕丝生产,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蒋映莲 《江苏蚕业》2004,26(3):58-58
<正> 吴江市盛泽镇,过去和现在都是我国远近闻名的“绸都”。明清以后,丝织生产和绫绸交易日趋昌盛。长此以久,在盛泽镇上,便形成了一些有关茧丝绸方面的特殊风俗节日。  相似文献   
3.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村生产队的自主权得到了尊重,普遍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改进了劳动计酬办法,初步纠正了生产指导上的主观主义和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因而大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为农业生产包括蚕桑生产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蚕桑生产是苏州地区农村具有悠久历史的重要副业。要进一步发展蚕桑生产,目前,除了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外,还必须重视搞好经营管理。农村蚕桑生产经营管理的问题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的比较复杂的问题,经营管理的方  相似文献   
4.
<正> 苏州市蚕桑学会(原苏州地区蚕桑学会)成立已经三年。现将三年来开展工作的情况,简报如下: 一、活动的内容第一、开展提高亩产茧的研究。三中全会以来,地委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两个文件精神,纠正了以粮挤蚕、毁桑种粮的错误倾向,重视和加强了对蚕桑生产的领导,提出对蚕桑生产实行两个并重;即增加亩产和增加张产并重(管好桑和养好蚕并重),以求提高总产茧量。根据地委指示精神,为了摸索提高亩产茧的经验,使全区蚕桑生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确定了十六  相似文献   
5.
<正> 丝绸是我市出口换汇最多、最吸引人的骨干生产项目。1984年我市(市区)丝绸工业总产值比1978年增长91%,平均每年递增15.1%。但目前优质原料茧基地的建设还不能适应丝绸工业发展的需要,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为此,提出一些个人浅见,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苏州地区是一个老蚕区,一向被称为“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可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蚕桑生产长期徘徊不前,至今没有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1979年,我们回顾了蚕桑生产所走过的曲折道路,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两个文件,按照“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因地制宜、适当集中”的方针,积极进行调整,改变了只重视粮食生产,忽视多种经营的单一经济,纠正以粮挤蚕、毁桑种粮的错误倾向,重视和加强了蚕桑生产的领导。目前,对蚕桑生产实行两个并重,一个提高。即改造老桑和发展新桑并重;增加亩产和增加张产并重(管好桑和养好蚕并重),以求提高总产茧量。今年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苏州古代桑蚕简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映莲 《江苏蚕业》2004,26(1):59-60
<正> 蚕丝事业起源我国,系伏羲氏所创。《淮南子》蚕经上说:“皇帝元妃西陵氏始蚕”。历史记载:“嫘祖教妇女养蚕、缫丝、织锦。以后被视为蚕神。《诗经》·周代《氓》所载:“氓氓之蚩蚩,抡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春秋时管仲为齐桓相时,“奖蚕桑”影响所及,各国都很重视,相传吴县、吴江一带,在春秋时就已引进鲁桑,培育出湖桑、嫁接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