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距今三千多年前,殷商中宗时,史载桑毂共生于朝以为不祥,按毂与构通,故构系我国古老的树种之一。构及楮之名,均初见于名医别录,而明李时珍本草纲目(1928,1982版)将楮构合并,作为一种。它们均自医学观点记载,兼及造纸纺织救荒等用途。但依地区而名称亦异,幽卅谓之毂桑或曰椹桑,荆扬支广谓之毂,中卅人谓之楮,而清吴  相似文献   
2.
著者等采用家蚕幼虫形态上最为显著的黑缟斑纹形质,进行X线照射人工引变,获有部分结果,简报如次。 将黑缟斑纹同质性(P~s/P~s)及异质性(P~s/P)个体雄蛹,在发娥前日,照射X线,照射条件为5mA,100KV,焦点距离24Cm,其间复盖1.00m.m.厚的铝滤过板,照射时间137分,剂量7500γ。处理的雄蛹,到发蛾后交配姬蚕(P/P)两个系统。冷藏浸酸催青饲育,壮蚕期观察幼虫斑纹等形态上变化,调查人工引变的成绩。  相似文献   
3.
用实验遗传学的方法对家蚕锈色卵进行了遗传学研究。锈色卵同黑色卵杂交与红色卵同橙色卵杂交的后代卵色分离完全相同,即F_1均为黑色卵,F_2卵色分离黑红锈橙呈9∶3∶3∶1之比,RF_1卵包分离黑红橙锈呈1∶1∶1∶1之比。著者等认为:(1)橙色卵是单纯隐性基因支配的卵色突变,并定名为“ci- tron—egg”(橙色卵),以ci为基因记号;(2)锈色卵是两对隐性基因(ci和re)互作而生;(3)锈色卵是研究家蚕卵色遗传机制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4.
家蚕橙色卵红色卵与锈色卵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遗传学的方法研究了家蚕橙色卵、红色卵与锈色卵的遗传关系。发现橙色卵、红色卵同锈色卵杂交F_2卵色分离为橙锈3∶1和红锈3∶1。结合过去的研究4),进一步证明了:锈色卵是由两对互补基因(complemgntary gene)ci和re所控制。  相似文献   
5.
射线对蚕卵形质的人工引变,最为快速,照射以后,无需通过饲育,即可直接观察实验结果。而且又可避免饲育遗失死亡等人为的或技术的误差,比较正确。本实验在1962年春蚕品种保育雄蛹,以红眼白卵(W_4)黑眼白卵(W_3)及红眼红卵(re)等三种卵色因子为标帜;而将此三种因子的相对显性因子+~(w4)+~(w3)+~(re)雄蛹,在发蛾1—2日前,照射X线及钴~(60)γ—射线,到发蛾时,分别与隐性形质雌蛾交杂,产卵变色后,以双筒解剖显微镜,观察卵色的形态变化。 X线照射条件为:5mA,160KV,焦点距离24cm,1.0m.m.铝滤过板,照射时间137.5分,剂量为7500γ。  相似文献   
6.
<正> 家蚕人工饲料,在日本已普及约40%。但是在中国,早在5~6年前,虽有实验室的研究,也证明人工饲料能够养蚕乃至结茧。然迄今日,尚无人将人工饲料推广给农民,为四化建设服务。究其原因,乃在这些详配方成本太高,每张蚕种,如果用日本的人工饲料养蚕,在稚蚕1~2龄就要六七十元。这样得不偿失的蚀本生意,当然无人问津,所以才知难而退,销声匿迹吧。笔者根据科学技术必须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自1982年,即使四川蚕种公司派来我室的进修生陈佑伟等采用田岛弥太郎介绍的配方,当  相似文献   
7.
1.本文研究了四川省桑树品种资源163份材料染色体的倍数性,发现其中三倍体13个,四倍体2个,六倍体12个,八倍体1个,其余135个为二倍体。 2.在163份材料中,栽培型119个,野生型44个,栽培型中三倍体6个,其余113个皆为二倍体。野生型中三倍体7个,四倍体2个,六信体12个,八倍体1个。多倍体数占野生型总数的一半。表明野生型中有极为丰富的多倍体。 3.在已进行分类鉴定的104份材料中,分属桑树8个种。在不同种群中多倍体数量和倍性均有很大差异,华桑中发现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六倍体,八倍体,倍性丰富。在蒙桑和鬼桑中有六倍体,为首次报道。在园叶桑、鸡桑、白桑中有三倍体。 4.多倍体研究在研究桑树起源,分化,遗传育种上具有重要价值。四川省桑树野生资源中,倍性极为丰富,表明四川省在桑树起源研究上有重要地位。多倍体具有许多特殊优良性状。多倍体育种是现代桑树育种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养蚕劳动内容,依催青、饲育、上簇、收茧的划分,大约如次:收蚁前饲育中上簇收茧合计1—4龄 5龄8% 34% 36% 12% 10% 100%饲育中劳动,五龄约占一半,故由5龄起至收茧完毕止的劳动,约占蚕期劳动的60%。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细胞分类学和细胞地理学的角度,对在四川省所发现的二十八个桑树多倍体的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四川桑树多倍体主要分布于盆地周围山区。其分布主要由气候条件,特别是温度所决定,而与纬度无明显的相关性。四川是桑树种类分布最多的地区之一,而且倍数性也很丰富。是桑属植物的分类群中心,也可能是起源中心。多倍体在桑属各种内的数量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华桑有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六倍体和八倍体。在蒙桑和鬼桑中有二倍体和六倍体。在园叶桑、鸡桑、白桑内有二倍体、三倍体。因此,著者认为,对桑属植物进行分类时,应该考虑细胞学的资料。由于自然四倍体的发现,自然三倍体有可能是由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而形成。  相似文献   
10.
家蚕第5白卵W#(-5)红眼白卵系遗传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白色卵形质是限性卵色品种的唯一基础形质,要选育限性卵色品种,首先必须要育成持有经济价值高的白卵品种(田岛,1956;真野,1977)。我系保育的白卵系统根据其性状属于限性品种的基础材料之一。探索家蚕卵色文献,证实我系这个白卵系统,是过去没有记载的新白卵突变型。 第1白卵W_(-1)的白卵,是母性遗传白卵(外山,1910、1913;铃木,1938),在第10染色体12.7的位置(自南泽,1979)。第2白卵W_(-2)的白卵,产下当时为黄白色,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