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林业   7篇
  1篇
综合类   5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干燥根。主产于我国北方地区;其中甘肃省产量最大,集中栽培与定西周边地区,年栽培面积30万亩左右。由于定西春季干旱少雨,种植出苗率低,生长周期短,产量降低,品种差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探索出了黄芪秋季栽培技术,现总结如下。1生物学特性1.1生长发育特性黄芪从播种到种子成熟要经  相似文献   
2.
从2004年和2005年的两个1号文件可以看出,在新的战略机遇期,农民收入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农业问题。根据专题研究表明,1979~1986 年,农民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最高,分别为32.55%和 39.99%。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众多,扩大内需就必须提高农民的购买能力,而农民购买能力的提高又必须以增加其收入为前提。一、增加农民收入的新环境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对农民增收问题提供了新思路。迟福林研究员在解释“以人为本”改革观时认为:“以人为本”改革观就是改革体现对人的关怀,满足人的基本权利和需求,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标。2002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有4.85亿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有3.19亿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5.9%。以人为本,不仅要关注4.85亿农业劳动者的基本需求和权利,更要关注他们赡养的父母、抚养的子女的基本需求和权利。与发达国家(美国)2%的农业劳动者形成了鲜明对比。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缓解环境压力,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董生健  何小谦 《蔬菜》2016,(6):63-64
牛蒡在中国北方并无菜用栽培传统,仅个别地区作药用栽培。随着对日本出口量的增加,及其保健功能的普及,栽培面积逐渐扩大。根据牛蒡的生长习性及甘肃定西气候条件的特点,特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牛蒡生产的栽培管理技术,为发展这一新兴药食蔬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仅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实施和体现,而且关系到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人才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羌活或宽叶羌活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茎入药。羌活味辛、苦,性温,具有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等症,在甘肃省主要分布于甘南、武威、陇南、张掖、定西等地,  相似文献   
6.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一项跨世纪宏观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加快西部开发,有利于增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能充分利用西部资源优势。随着西部开发战略计划的开始实施,将对西部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也会带来空前绝好的发展机遇。西部开发战略的原则之一,就是打破经济技术梯度推移理论的束缚,实现跳跃式发展,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必“等”和“靠”,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谁抓住机遇,谁就能加快发展。农业中专的全面并轨给农业中专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在西部开发提供的机遇和农业中专并轨的挑战中找到契合点,就能加快自身发展,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7.
2004年,定西市根据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弊端,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着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狠抓关键措施的落实,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8.
1缓苗期至露芽期 这一过程大约需7~9天.其管理措施如下: 1.1温度管理牡丹开花需要经过一个由低到高的升温过程,所以温室内温度也应模拟自然界的变化.上盆后温度应控制在白天10~14℃,晚上6~8℃,6~7天后,日间在14~16℃,夜间10~12℃.10天之后,牡丹花芽即可萌动,并有部分会露出芽尖.  相似文献   
9.
朱宏伟  董生健 《甘肃农业》2005,19(11):89-89
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创新,欧美和欧洲等一些国家对草产业十分重视,将其看作是“绿色黄金”,欧洲人称其为“立国之本”。自1984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沙产业、草产业的理论以来,沙产业、草产业日益受到各地的重视。大力发展草产业,通过开发土地资源,发挥牧草的根瘤固氮改良土壤、防风防沙、保持水土、绿化环境、净化空气的特性,不但可提供大量优质廉价的饲料、肥料、工业原料,而且对环境保护有着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定西市是甘肃省的畜牧业大市,生态脆弱,从全国农业区划来看,属于宜牧区;光、热、水、土、气的综合生产潜力,饲草作物明显高于粮食作物。以草促畜,以畜带草,不仅有利于生态安全,也有利于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羌活或宽叶羌活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茎人药。羌活分布四川、甘肃、青海、陕西,宽叶羌活分布于内蒙古、陕西、山西、甘肃、四川、湖北。我省主要分布于甘南州、武威市、陇南市、张掖市、定西市等地,定西市主要分布于岷县、漳县等地。羌活味辛、苦,性温,具有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等症。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年需求量250万公斤左右。野生羌活生长周期长,一般需5-7年才能采挖。多年以来羌活作为野生中药材。被国家列为三类品种,产销不够平衡,在90年代以前,属于一个供求平衡的品种。进入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医药企业开发了以羌活为原料的新药,羌活的需求量扩大,羌活资源由过去供应有余的局面转为供不应求的局面。近几年来随着羌活市场的紧俏,价格基本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现有资源多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深山地带,山势陡峭,交通不便,由于采挖困难,收购量每年下降30%以上;近年来由于野生资源减少,人工栽培发展缓慢,商品供不应求。随着社会对羌活需求量的增大,羌活市场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羌活价格没有人为因素也会节节上升。羌活种植,是一项急速发展致富门路。1985年岷县开始引种羌活成功,2000年重点在羌活种子采集处理、育苗技术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目前岷具羌活栽培面积1000名亩.其裁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