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了分析白羽王鸽血液生化指标在雌雄个体间是否存在差异,试验选择30只(18♀、12♂)体重无显著差异的21~28日龄幼年白羽王鸽,采用速率法和终点法对其9项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测定,按性别分组并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试验所测生化指标在性别间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黄芩素作为植物黄芩中含量最高的黄酮类化合物之一,对多种致病菌都有显著抑制作用,文章预探讨黄芩素对鼠伤寒沙门氏菌(STM)的抑制作用。用微量稀释法测定黄芩素对STM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菌落计数法检测黄芩素对STM生长曲线的影响,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T)活性以判断细菌细胞膜通透性。试验结果显示:黄芩素对STM的MIC是0.04 mmol/L,MBC是0.08 mmol/L;黄芩素可显著抑制STM生长并引起LDH和γ-GT的外泄。本次研究结论为:黄芩素对STM的生长繁殖有显著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与药物干扰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网络药理和分子对接方法,探索桑叶在禽类抗炎中的功效及其机制。利用网络药理学获取桑叶与家禽炎症的共同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KEGG分析确定桑叶的有效成分。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桑叶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对接验证。结果表明:桑叶中具有抗炎活性的活性成分有12种,如槲皮素、β-谷甾醇、山奈酚、叶酸等;抗炎靶点共87个,包括核内转录因子基因(JUN)、白介素6基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酪氨酸蛋白激酶基因(SRC)、干扰素基因(IFNG)等,涉及MAPK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与禽类抗炎相关的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桑叶中的有效成分槲皮素、β-谷甾醇、山奈酚等与受体蛋白IL-6、TNF-α等具有较强的结合能。由此可见,桑叶中多种有效成分通过多靶点、多通络协同作用于禽类炎症,体现了桑叶良好的抗炎效果,可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来探讨莱菔子的抗菌作用机制。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分析平台TCMSP以及GeneCards数据库获得莱菔子发挥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以及潜在抗菌靶点;利用Cytoscape3.8.0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并使用STRING数据库以及Cytoscape3.8.0软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软件对关键靶点与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选择最佳的结合靶点。结果显示:莱菔子14个活性成分作用于36个抗菌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185个条目,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48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显示,芥子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亚麻子油酸等成分与细胞肌动蛋白基因(ACTB)、一氧化氮合酶基因(NOS3)等关键靶点有较强亲和能力。本试验结果表明,莱菔子可能通过参与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PI3K-Akt)、钙离子信号通路等发挥其抗菌作用,体现了莱菔子多成分、多靶点、多通...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炎是引起奶牛养殖业重大经济损失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流行性广泛,危害性极大,可影响奶牛泌乳性能,甚至使乳房丧失机能,严重影响奶牛机体健康及牛奶品质.因此,有效控制奶牛乳房炎,尤其是奶牛隐性乳房炎,对减少经济损失、提高奶牛产奶量及奶品质、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三大疾病之一,其制约着奶牛养殖业发展,并且常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直接在奶牛上进行实验研究的成本较高、操作不便及无法进行标准化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奶牛乳房炎的研究及防治。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选用小鼠建立乳腺炎疾病模型,该模型具有费用低、耗时少、效率高及性价比高等优点,解决了使用奶牛成本高及无法进行标准化管理等问题。本文对小鼠乳腺炎模型的构建、中草药对小鼠乳腺炎的作用机制及防治等进行综述,为开发中草药防治奶牛乳腺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中药槐花主要活性成分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依托TCMSP数据库筛选槐花有效成分及相应靶点,利用Uniprot数据库和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结合NCBI、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检索槐花抗炎相关靶点,上传至STRING平台,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图;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进行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槐花中主要有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β-谷甾醇、N-[6-9-吖啶基氨基己基]苯甲酰胺和槲皮素-3-甲基醚6种有效成分,可作用于IL10、NFKBIA、ICAM1、MMP2、BCL2L1、STAT1、VCAM1、IFNG、MAPK14和IL2等152个抗炎靶点。与生物过程相关的条目16个,即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正调控转录DNA模板、凋亡过程的负调控、基因表达的正调控、炎症反应和细胞对脂多糖的反应等;与分子功能相关的条目6个,即酶结合、转录因子结合、蛋白结合等;与细胞组分相关的条目2个,即细胞外间隙和细胞质基质;21条相关信号通路,即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癌症通路、乙型肝炎、HTLV-Ⅰ感染、甲型流感等。【结论】 槐花可能通过槲皮素、异鼠李素、山奈酚、β-谷甾醇等活性成分作用于RB1、CDKN1A、IKBKB、CHUK、IL2和CXCL10等关键靶标,参与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联合发挥抗炎作用,揭示了槐花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抗炎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