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大葱制种周期长,风险大。为了有效缓解这一问题,我们在保证繁种任务的前提下,大力推广立体种植技术,经多年反复试验示范,认为葱种、越冬甘蓝、甜瓜、花椰菜四种五收是一种较好的栽培模式。此模式每1/15公顷葱种平均产量60公斤,收入1200元:越冬甘蓝产量2200公斤,收入1320元;甜瓜产量2200公斤,收入1320元;花椰菜产量1800公斤,收入1240元;大葱产量2000公斤,收入1000元;五项合计6080元,比单纯制种效益大增。现将有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棉区农民反映棉花遭受药害的现象越来越多,给农业生产和广大棉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为了减少和避免药害的发生,尽快消除或减轻药害损失,在生产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不同药害种类、症状及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3.
郭继标  李宪卿 《中国棉花》2006,33(11):35-36
冰雹是一种灾害性天气过程,在黄河流域棉区常发生在麦收前后,虽然是一种局部区域内的偶发事件,但对其预防是比较困难的,而且会对棉花的生长造成很大的破坏。2004年6月26日,曹县棉花生长正值现蕾盛期,突遇一场冰雹,重灾棉田几乎砸成光杆,但经过采取正确的补救措施,仍获得了每公顷子棉2337kg的好收成。1雹灾危害情况曹县以孙老家镇为中心的9处乡镇遭受了严重的龙卷风、冰雹袭击,持续时间30min,冰雹的体积一般小的象花生米、大的象鸡蛋,对棉花、玉米、辣椒、树木的危害很大。据对重灾棉田调查,棉花破叶率为100%,断头株率95%,光杆株率86%,主茎皮…  相似文献   
4.
温室绿芦笋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芦笋营养和风味特殊,采收、加工等工序简便,美国、日本及西欧等发达国家对绿芦笋需求量不断增加,深受消费者欢迎。 1 建立高标准温室大棚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耕层深厚,排灌方便,通气良好的砂壤质地块。棚向以座北朝南偏阳 5°为好,这样采光效果最好。大棚东西长 50 m,跨度 8.2 m,后墙高 2 m,墙厚底宽 1.2 m,顶宽 0.9 m,脊高 3 m,后坡采用双膜中间夹 20 cm厚的玉米秸和麦秸,膜上盖 45 cm厚的土,前坡面盖聚乙烯无滴膜,棚前挖 70 cm× 70 cm的防寒沟,内填玉米秸或麦秸。 2 温室绿芦笋栽培技术 2.1 播种绿芦笋应选择耐寒、抗病、鳞片抱合紧密、嫩茎绿色并较粗壮均匀的杂交一代 Uc157。播种前可用 45~ 50 ℃温水浸泡 30分钟,换清井水再浸泡 24小时后沥干,用 30 ℃温水冲洗 1次,放在 25~ 30 ℃下催芽。每天早晚各用 30 ℃温水冲洗 1次,然后洗去种子表面的分泌物,防止霉烂。待种子发芽率达 15%时 (发芽以破壳露白为度 ),即可播种。 3月初用小拱棚育苗。苗床按每亩大棚选用 1.5 m× 10 m苗床 2个,每个苗床施 2.5 kg磷酸二铵, 1.5 kg氯化钾,然后翻地 20 cm。先按行距 10 cm开沟,沟深 5 cm,然后按 10 cm株距点播种,每穴 1粒种子,覆土 3 cm左右,床面撒 1605拌麦麸毒饵,消灭地下害虫。而后盖上一层地膜,扣上小拱棚,把棚膜盖严封好。一般不出苗不放风。 2.2 苗床管理由于芦笋种子在 10 ℃以上才能发芽,最适温度为 25~ 30 ℃,小拱棚育苗播种时,温度尚低,而且气候变化较大,因此要想达到适宜种子发芽的温度,夜晚棚上要盖草苫,草苫要适当晚揭、早盖,白天充分利用日光升温,夜晚要尽量保持较高的温度,以加快出苗。待 60%幼苗顶土时,应及时撤出地膜。  相似文献   
5.
6.
小麦是曹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小麦总产由长期供不应求转变为阶段性供大于求,食品多样化对小麦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曹县从发展优质专用小麦入手,着力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加强了优质专用小麦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1 曹县优质专用小麦生  相似文献   
7.
小麦缺素症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温室绿芦笋高产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芦笋以其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而著称于世,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芦笋作为一种高产值、高创汇的经济作物,其种植面积正在我国广大地区迅速扩大。近些年来,我们对绿芦笋高产栽培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成功的技术经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