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情绪工作与图书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绪工作研究是当前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重点,强调的是员工在工作中对自身情绪的管理.论文将情绪工作的研究成果引入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对图书馆情绪工作的定义、特点、影响因素等情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图书馆于2006年3月开始与《齐鲁晚报》联合举办公益讲座,至今已近一年,其建立的品牌———大众讲坛的社会影响力逐渐增强。就山东省图书馆讲座的举办情况做一总结,以期能给新建立或拟建立自己品牌讲座的图书馆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牛粪锯末堆料发酵制双孢菇菌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夏季,我们采用牛粪锯末堆料发酵技术制双孢菇菌种。制母种 2 3 0 0瓶,成功 2 2 98瓶,成功率99 9%;制原种 2 80 0 0瓶,成功率 98 1 %;制栽培种51 70 0 0瓶,成功率 93 2 %。现将制种方法介绍如下,供广大菇友参考。1 备  料 ①锯末:选未变质锯末过筛后在阳光下暴晒 2~ 3天,要求摊匀、晒透备用。②牛粪:将牛粪晒干,打碎后备用。③其它:备足碳酸、磷酸二氢钾、生石灰、轻质碳酸钙等辅料。2 建堆发酵 将牛粪、锯末按体积比 1∶1混合,同时加入牛粪,锯末总重量 0 5%碳酸氢铵,2 %磷酸二氢钾,约 2 %生石灰(生石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山东省部分地区谷子线虫病频繁发生、危害严重。为明确山东省谷子线虫病的病原种类,2021—2022年从山东省收集谷穗样本9个,采用组织破碎-贝曼漏斗法分离获得线虫,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线虫种类。结果发现,从临沂、济宁、聊城、济南和潍坊的6个谷穗样本中分离到植物线虫,经形态学鉴定为同一物种,并对其为害症状和雌、雄虫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同时结合基于rDNA-ITS与28S D2/D3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和贝西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等生物学鉴定方法,最终将为害线虫鉴定为贝西滑刃线虫。鉴定结果为山东省谷子线虫病的发生、分布和危害状况的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小麦秆黑粉病在聊城市是一种偶发性小麦病害,近年来有逐年加重趋势,甚至个别地块发生危害非常严重。小麦品种间发病差异较大,感病品种以鲁原502、山农27为主。土壤肥力及小麦长势与该病的发生危害呈反比。种子杀菌剂包衣有防效。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小麦田不同杂草群落及防除时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于2013—2015连续两年在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小麦田中设无草对照区、禾本科杂草区、阔叶杂草区以及混合杂草自然发生区4种不同杂草群落以及不同的杂草防除时间,测定在不同条件下小麦产量及各项产量构成指标的情况。结果表明,阔叶杂草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大于禾本科杂草,冬小麦田杂草的最佳防除时间为4月1日之前,在此期间除草对小麦产量影响均不大,但之后防除或不除草会造成小麦严重减产甚至绝产,2014年4月15日除草可造成在阔叶杂草区和杂草混合生长区的小麦减产30.5%和32.6%,不除草可造成在禾本科杂草区、阔叶杂草区和杂草混生区的小麦减产8.6%、91.4%和94.3%,2015年趋势和2014年一致。从构成小麦产量的3个指标来看,杂草危害主要影响小麦的总穗数,其次为穗粒数,对千粒重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土壤农药残留问题,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山东省组织实施了耕地农药残留治理工程。项目实施以来,省、市、县各级加强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强化试验示范,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辐射带动全省耕地农药残留治理的进程,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高唐县紫甘薯遭冻害的原因,对该县紫甘薯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高唐县2009年紫甘薯受冻原因加以分析,并提出了预防紫甘薯低温冻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于2011和2012连续2年在山东省高唐县盐碱地棉田中人为设置无草区、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以及混合杂草自然发生区,研究了不同杂草群落危害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本科杂草区以牛筋草、狗尾草、芦苇等为主,2年总密度分别为202.0和291.6茎/m2,棉花产量损失为24.3%和20.3%;阔叶类杂草区以藜、马齿苋、鳢肠等为主,2年总密度分别为230.5和122.2茎/m2,产量损失为27.1%和60.2%;混合杂草区2011年以藜、牛筋草、稗草为主,2012年以藜占绝对优势,其次为马齿苋、牛筋草等,总密度分别为277.0和201.0茎/m2,产量损失为37.5%和68.4%。综合2年试验结果,在盐碱地环境中,阔叶杂草对棉花的单茎损失率大于禾本科杂草;杂草危害造成棉花的产量损失表现在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构成因素,其中对棉花成铃数的影响最大,杂草混合生长区成铃数2年比无草区分别减少34.0%和72.0%,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生长区可减少10.8%~53.6%;另外,杂草危害可使棉花株高降低0.4%~18.7%,棉花果枝数降低11.9%~18.0%,棉花单铃重减少6.3%~18.2%;棉花的保苗率减低0~3.6%。杂草对棉花产量影响程度大小与田间杂草种类、密度、生长量以及棉花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温度和降水等气候因素对盐碱地杂草群落组成以及杂草与棉花之间的竞争性关系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山东省小麦田中禾本科杂草雀麦不同防除时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于2013—2015年连续在聊城市高唐县姜店村试验田中调查雀麦发生时间及数量,测定了不同雀麦防除时间的小麦产量情况。结果表明,该区小麦田在每年的3月1日—4月1日雀麦发生量最大,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度的平均密度分别为55.0茎/m~2和297.0茎/m~2。冬小麦田间雀麦的最佳除草时间在每年4月1日之前为宜;4月1日之后防除雀麦则造成小麦减产,严重时产量损失可达90.8%,甚至造成小麦绝产;综合2年度试验结果,雀麦危害造成小麦的产量损失能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即小麦有效穗数,其次是千粒重,对穗粒数的影响较小。表明小麦田雀麦对小麦产量影响大小不仅与雀麦密度有关,也与雀麦防除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