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2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中药试治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王恒恭(陕西省农业学校杨陵712100)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系外感疫邪所致,属于温热病范畴,按卫气营血辨证。病初,外感风热,肺卫不宣。症见:发热,羽稍竖,鼻塞涕粘,摇头作嚏,甚或咳嗽;冠髯边色稍暗等,属于卫分证(风热犯肺)。卫分...  相似文献   
2.
3.
对“证”与“症”的探讨王恒恭(陕西省农业学校杨陵712100“证”与“症”常见于传统医学书刊中,明确“证”与“症”的概念及其内涵,对临床工作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不揣冒昧,略陈管见,以就正于同道。1“证”与“症”的异议据《康熙字典》和《辞海》记载,“...  相似文献   
4.
舌体色泽,是观察舌质的主要内容。由它可测畜体气血阴阳的盛衰和津气的存亡,辨明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及病变所在的脏腑,并可知病情的轻重、进退和转归,为全面分析舌象提供依据。因此,临床诊察时首应重视舌体色泽。舌体色泽的变化,可分为舌色和舌泽两部分。  相似文献   
5.
牛泰氏焦虫病在某地每年夏秋季均有发生,严重的影响着牛只健康,且往往引起大批死亡。为了探索中药对焦虫的疗效,先后在某牛奶場及某农場治疗患牛5头(內有荷兰牛2头,三河牛3头),获得了初步結果。  相似文献   
6.
察口色是中兽医擅用而行之有效的诊察方法。其察色部位,从古至今所沿用的是:舌,唇、排齿(齿龈)、卧蚕(舌下肉阜,左名金关,右名玉户)、口角等处。据《元亨疗马集·脉色论》记载:“舌色应心,唇色应脾,金关应肝,玉户应肺,排齿应肾,口角应于三焦”。临床实践表明,上述察色部位的色泽变化在脏腑应病上并无特异性。例如,舌色赤  相似文献   
7.
舌体形态的变化,是舌质变化的重要指征,是舌诊的主要内容。它包括舌体的形状和活动两部分。舌形在正常家畜中,除牛舌大而粗老、马属舌较小光柔、猪舌嫩而窄长,幼龄舌嫩而平  相似文献   
8.
(三)厚薄苔的厚薄,为邪气深浅的指征。辨明了厚薄,则可知病位的深浅及病情的轻重。 1.薄苔:示病邪轻浅。病邪轻浅,胃气未受或稍受影响,病畜还有食欲;由于采食咀嚼、口腔的机械摩擦和唾液的分泌、舌体的自洁作用比较正常,丝状乳头角化树间隙所堆积的杂质能被及时消除,所以原有的薄苔尚未发生变化。薄苔在外感病多主表证,见于风寒及风热感冒等病的初期;在内  相似文献   
9.
笔者用火针脾俞穴治牛寒湿肚胀(急性寒湿型瘤胃臌气)55例,于35~180min 内患畜腹痛缓解或消失,不断排出粪尿,嗳气,  相似文献   
10.
在《八纲初探》中,笔者阐述了八纲具体用于临床辨证的仅仅是“表里”、“寒热”、“虚实”六纲;而六纲中,辨病变部位用“表里”,辨正邪消长用“虚实”尚可,但辨疾病性质用“寒热”,却不能完全适应辨证的需要,还需“湿燥”予以补充。因此,对湿证与燥证是值得探讨的。兹不揣冒昧,陈述浅见,以求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