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1年   1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家蚕五龄期爆发脓病软化病的原因,是否由于蚁蚕感染微量病毒,蚕体产生隐性感染,在正常良好的环境下饲养不表现病症,在壮蚕期遭遇不良的环境刺激,促使隐性感染的病毒大量增殖,致使蚕病爆发呢?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关于血液型脓病的隐性感染问题,我们的研究结果认为不存在隐性感染。关于胃肠型脓病及空头性软化病是否存在隐性感染的问题,尚不明了。我们在今年春期,研究了五龄起蚕低温冲击及五龄期高温  相似文献   
2.
金森女贞悬浮球是一种应用于园林景观绿化的球类,其培育方法是采用嫁接的方法,将金森女贞嫁接到高杆女贞上,将其培育成高杆彩色球.  相似文献   
3.
根据蚕种生产方面的反映,近年来死卵有增加倾向,其中如华八和306中的白死卵,华九中的白壳卵,瀛汗中的黑褐色死卵等。此外,还出现一种浙江称之为白壳死卵,江苏称之为台球壳死卵、灰白死卵、石灰质死卵的死卵(为便于叙述起见,以后暂统一命名为灰白死卵)。这种死卵在江苏、浙江的原种中都有发生。如1962年的华十发生较普遍,严重的挖补折扣不到四折,一般种场偶有出现,但由于数量极少,并不影响生产任务而未引起足够重视。并且根据调查观察,凡不受精卵多的蛾区发生较多,因而是否是不受精卵,还是死卵,尚存在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家蚕感染脓病软化病后,能否长期潜伏于体内,并不表现病征,在遭遇不良环境条件的袭击时,这种潜伏的病毒,迅速增殖,使蚕病突然暴发呢?也就是脓病软化病有否隐性感染呢?这是探明环境诱发脓病软化病的实质的一个重要问题。Kridge(1958)提出家蚕  相似文献   
5.
家蚕血液型脓病(N)和胃肠型脓病(C)的病毒能混合感染,呈并发症,而胃肠型脓病病毒的六角形多角体和四角形多角体两个系统之间却有明显的干涉现象。空头性软化病(F)病毒与胃肠型脓病病毒均寄生在胃肠组织内,两者有否干涉现象,还未见有文献报导。我们在研究空头性软化病的传染性时发见,经显微镜检查无多角体病症全属空头性软化病的病蚕胃组织液,给蚁蚕接种后所发的病蚕,F和C混发的情况很多。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F、C两种病毒的混合感染所致。为了解以上问题,于1962年秋季进行了F病毒和C病毒混合感染的实验。  相似文献   
6.
前言 家蚕血液型脓病是病毒性传染病,其发病经过与感染率,同样受机体本身生理状况、病毒及环境条件三方面因子的综合影响。关于血液型脓病的潜伏期问题,北岛、铃木、石渡、Paillot和Prowarzek等早有研究报导,鲇泽启夫及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更有详  相似文献   
7.
应用灭菌饲养方法,对五龄起蚕以5℃低温冲击或职0.5%福尔马林(含0.5%HcoH)添食24小时,其结果,很少发生脓病或没有发生脓病;而在普通蚕室内饲养条件下,经同样低温冲击或福尔马林添食,其血液型脓病(N)、胃肠型脓病(C)以及并发型脓病(NC)等病毒病发生很多;同时发现,不同龄期的起蚕经低温冲击后,对病毒的感染性有显著的不同。接触低温冲击后,稚蚕期对病毒感染性提高不大,而壮蚕期对病毒的感染性比未经低温冲击的同龄蚕,提高达一亿倍左右。因此我们认为,所谓“五龄起蚕低温冲击或福尔马林添食刺激诱发脓病”的实质,主要是由于刺激因素引起蚕儿生理机能的虚弱和紊乱,提高了蚕体对病毒的感染性而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