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冻干活苗的免疫应激反应 1.1活苗免疫后常见的应激反应 甩头、流泪、打喷嚏、呼噜、咳嗽等症状,一般于免疫后第2~4天出现,再过5-6天反应较重,以后逐渐减轻;有时出现精神不振,采食减少,排绿色粪便等现象。常常引起免疫反应的有传染性喉气管炎、法氏囊、新城疫、鸡痘等疫苗。有些活疫苗可以根据是否出现反应来确定免疫效果。此外球虫疫苗免疫后,个别鸡排红色粪便,可自行恢复。传染性喉气管炎冻干苗滴眼接种后,部分鸡群可出现轻度的眼炎;如果采用涂肛法进行接种,则肛门黏膜发红有炎症,说明免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甘蓝病害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合田间病菌发病表现,针对病菌寄生种子的传播途径,采取不同方式对甘蓝种子进行处理,以获取田间良好的经济性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不同处理的种子在田间的性状表现,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全处理条件下的种子,降低田间发病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3.
脚癣是由于霉菌寄生而引起的一种皮膚病,此病据云在香港最为盛行故又名“香港脚”。脚癣大多生于趾縫間或脚底面,患者感到脚部痛痒不堪!不能安眠。有时因皮膚被这种霉菌破坏再引起空气中化膿菌的寄  相似文献   
4.
潘成 《种子世界》2011,(7):13-13
大豆是黑龙江省主要种植的作物之一,针对当前国内对大豆需求量的不断提高,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农业的重中之重。大豆是需肥水平较高的作物,据统计生产100kg大豆,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氮1.8~10.1kg,磷1.8kg,钾2.9~3.0kg。本文通过分析大豆的需肥特点,总结出种植大豆的合理施肥方案,以为黑龙江省大豆种植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植物营养液在食用菌上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植物营养液在多种植物上应用都取得了明显效果 ,用香菇申香 2号为材料 ,观察其对菌丝体和子实体培养的影响 ,结果表明其在食用菌应用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潘成 《养殖技术顾问》2014,(11):280-280
玄参别名元参、乌元参、重台等。味甘、苦、威,性寒。本品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参的干燥根。生长于溪边、山坡林下及草丛中。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茎、子芽、须根及泥沙,晒或烘至半干,堆放3-6天,反复数次至干。炮制时,将原药洗净泥土,先除尽芦头,再切薄片;晒干生用或焙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加入WTO以后粮食储藏科学与技术研究发展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写过多篇有关粮食储藏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的文章 ,但是 ,从来没有明确提出粮食储藏科学技术必须以“经济伦理———科技伦理———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最近 ,阅读了王克敏博士著《经济伦理与可持续发展》一书和其它几十篇有关农业发展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著述以后 ,思之再三 ,建议中国加入WTO以后粮食储藏科学技术实施长远发展策略 ,按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加以考虑。本文拟在回顾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我国五十多年来粮食储藏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 ,针对中国加入WTO以后粮食形势和特点的变化 ,提出粮食储藏向科学化、技术化方向…  相似文献   
8.
潘成 《养殖技术顾问》2014,(10):262-262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主治阴虚内热、鼻血尿血、津亏便秘。 1配伍 清热凉血。本品入血分、能清热凉血。配黄连、水牛角、玄参、竹卷心、麦门冬,治疗高热口渴,见水急饮、舌色红绛、神昏喜卧。配黄芩、栀子、当归、白芍,治疗血热鼻衄。配侧柏叶、赤芍、茜草、牡丹皮,治疗血热妄行的出血证。配栀子、黄柏、当归、黄芩、白芍、甘草,治疗马鼻出血。  相似文献   
9.
我省北部山区大豆重迎茬减产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北部山区大豆重迎茬病虫害加重、营养失调、土壤理化性质变劣、土壤水分过度消耗以及伴生杂草增加等减产原因;通过合理轮作、更新更换种子、推广秸杆还田、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推广深松、秋整地等科学的土壤耕作措施以及药剂防治等可以缓解大豆重迎茬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被蜂螫的人,大约经过3—5小时以后局部皮肤就发生红、肿、热、痛痒的变化。特别是对蜂螫有敏感的人,这种现象更加显著。因为被蜂刺螫不但皮肤直接受了螫针的刺激,而且还被注入相当量的蚁酸(For-mic acid,H·CooH)更刺激了被螫部的神经未鞘,再由神经未鞘把刺激传导到大脑皮层,于是生理上就发生一种防卫性的反应:首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