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蚕催青温湿度控制性别性状的遗传与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年潘庆中等首次报导家蚕品种Sch具有催青温湿度敏感,能够抑制杂交一代雌蚕孵化的性能。在25C相对湿度(RH)80%催青,蚕卵孵化率87%;在30C、RH60%催青孵化率5.7%。杂交新一代新九()×Sch(),(用30C、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探讨了家蚕染色体组成对产卵数性状的影响。在供试品种范围内,得出如下结论。 1.产卵数性状为伴性遗传,受Z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 2.多数的常染色体上存在着对产卵数性状起作用的基因。故在表现伴性遗传的同时表现多基因遗传。 3.W染色体上未发现影响产卵数性状的基因。  相似文献   
3.
4.
采用我们课题组前一阶段从家蚕sch群体中选育出来的对高温干燥催青条件敏感的sch种为父本,与广东生产品种“新九”相交制成杂种一代,作雄蚕饲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其F_1雌性个体在高温干燥催青条件下不孵化,而雄性个体能正常孵化,且雄性个体的幼虫成活率及蛹羽化率相当高,可见高温干燥催青条件对该杂交组合F_1雄性个体的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的不良影响极小。该杂交组合的雄蚕饲育比雌雄混养和雌蚕饲育的饲育成绩明显好得多,只要解决了正反交均能控制F_1雌性个体不孵化和提高丝茧经济性状的技术关键问题,在丝茧生产上推广雄蚕饲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潘庆中  陈业林 《蚕业科学》1992,18(2):129-129
<正> 蚕种保护是蚕业生产上极重要的一环,传统方法是采取即时浸酸、冷藏浸酸及越年蚕种等三种方法,加之适当的冷藏保护,以解决各期蚕用种。但由于即时浸酸种按照常规方法保存时,其耐冷藏时间较短,给调节蚕种供求关系带来很大困难,易造成损失。为解决这个问题,作者采用新的冷藏方法,初步取得成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九×7532、9·芙×7·湘蚕种即时浸酸后置于有NaCl溶液的缸中保护,冷藏时间90天,实用孵化率保持在88%以上,冷藏至120天,其实用孵化率仍不低于85%。9·芙×7·湘蚕种即浸后冷藏至140天的养蚕结果,孵化率为80%左右,稚蚕发育不够齐一,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略低于正常冷藏的蚕种。对即浸冷藏期不同的蚕卵进行生化分析,粗脂肪、山梨醇和蛋白质含量均随着冷藏天数增加而下降,但降幅均低于常规冷藏的蚕种。  相似文献   
7.
在本实验所用人工饲料饲育条件下,添食鸡蛋清能明显增加雌蚕食下量、消化量、消化率,从而增加蛹体重和造卵数。添食量对增加蛹体重和造卵数也有一定影响。但蛋清添食对雄蚕蛹体重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我于1981年考上唐维六教授研究生,同时被选为出国研究生,在同班同学中算是个幸运儿。1982年2月大学毕业,即到大连外国语学院接受外语强化培训,主要为英语和日语。同年10月被派往日本信州大学,在遗传学家长岛荣一教授指导下攻读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9.
研究调查了低温处理受精卵诱发的斑纹嵌合体蚕的真皮细胞的性染色质小体(SB)。(1)限性淡灰色斑蚕品种的斑纹嵌合体幼虫的淡灰色斑部位的真皮细胞均存在SB,而素斑或普通斑部位的真皮细胞都不存在SB,表现为体细胞雌雄嵌合体。同一个体内,SB仅存在于持有W染色体的细胞中,不受嵌合体幼虫生殖腺性别的影响。(2)非限性斑蚕嵌合体幼虫有两种:正常受精部分与单性生殖部分组成的嵌合体,其雌核发生部位真皮细胞的SB存在状况与受精核发生部位相当一致;雄核发生部位则不存在SB。由两个正常受精部分组成的嵌合体,其各斑纹部位真皮细胞的SB的存在状况几乎完全一致。(3)认为第二极体是嵌合体蚕形成时雌核发生部分的主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