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本研究建立了同时检测AHPND病原毒力基因和冷休克蛋白(CSP)基因的双重PCR方法,并对2016-2017年广州白云机场口岸进境的对虾进行监测。本研究推荐采用肝胰腺组织培养后抽提DNA进行双重PCR检测。结果显示,该检测方法能够快速有效的检测进境草虾中携带AHPND病原,该研究对于AHPND的控制和监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从白云机场口岸入境的黄鳝(19批次)和国内部分地区(广东广州、重庆、四川内江、湖北荆州、福建漳州和吉林长春)市售的黄鳝和泥鳅进行剖检。将内脏和肌肉进行蛋白酶消化后,取滤液沉淀,体视显微镜下挑出虫体进行形态学鉴定,确定所分离出的虫体为颚口线虫三期幼虫。印尼黄鳝中检出颚口线虫三期幼虫,批次阳性率达到91.7%;菲律宾黄鳝中未检出颚口线虫。国内只在漳州的泥鳅中发现了18条虫体,在黄鳝中发现了1条虫体,其他地区均无发现虫体。提取基因组DNA后,PCR扩增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2,ITS2)基因,对产物测序后结果进行多重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印尼黄鳝中分离的颚口线虫为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n)和刚刺颚口线虫(G.hispidum);福建漳州地区分离出的19条颚口线虫,其中17条为日本颚口线虫(G.nipponicum)、2条为棘颚口线虫(G.spinigerumn)。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物和生化测定方法,研究了广州市黄埔区2个荔枝蒂蛀虫田间种群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毒死蜱的敏感性及相关解毒酶活力。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茅岗种群(MG)对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LC_(50)均比大椿岗种群(CG)显著增加,其敏感性倍数为1、20,二者对毒死蜱的LC_(50)未见显著差异。生化测定结果表明,茅岗种群的多功能氧化酶、细胞色素P450、羧酸酯酶、碱性磷酸酯酶的活力比大椿岗种群显著提高;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酸性磷酸酯酶活力未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广州机场口岸进境植物种苗疫情分析及风险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12~2016年广州机场口岸进境植物种苗贸易情况以及截获疫情进行分析,重点分析各类疫情的构成及特点,并结合实际,探讨了口岸进境种苗传入有害生物的风险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血凝素是某些病毒的重要功能蛋白之一,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通过NCBI获得不同病毒血凝素序列,使用Clustal W 1.81软件比较发现不同病毒血凝素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低,二级结构差异显著。在不同温度和pH下,发现病毒血凝素具有温度稳定性,但受pH的影响较大,在pH大于5或者小于2时血凝素较为稳定,在pH为3~5血凝素稳定极差。  相似文献   
6.
对2012—2015年从白云机场口岸入境的214批海鱼进行剖检鉴定异尖线虫,取内脏和鱼肉进行酶消化,在10批次海鱼中分离出虫体,用苯酚乳酸透明液进行透明处理及形态学鉴定,确定所分离出的虫体有异尖线虫三期幼虫Ⅰ型和Ⅱ型。用线虫rDNA ITS区通用引物NC5和NC2对虫体进行PCR扩增,并对虫体的核糖体基因间隔区ITS1和ITS2进行序列和进化分析,确定分离出来的异尖线虫三期幼虫包括简单异尖线虫(Anisakia simple)、抹香鲸异尖线虫(Anisakia physeteris)和典型异尖线虫(Anisakia typica)。调查结果对公共安全的风险评估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口岸的进境水产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