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1.
大美洲鸵,现已被列入IUCN世界濒危动物红色名录(NT)。近年来,众多动物园饲养管理人员对大美洲鸵的饲养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有关大美洲鸵人工孵化技术的研究尚属于空白阶段。本研究基于1998年至今的孵化经验和实践操作,着重从大美洲鸵卵的处理、孵化前准备及孵化技术3个方面内容进行探讨。研究显示:1)种卵的新鲜度、形状、大小、重量、卵壳厚度、消毒过程等因素对孵化成功率有直接影响:2)待孵的大美洲鸵的种卵,贮存温度控制在15~20℃间,相对湿度约70%~75%,入孵时必须对种卵进行6h左右的预热处理;3)大美洲鸵的孵化温度宜控制在36.3—36.8℃,可随冬夏环境温度做±0.2℃的调整,孵化湿度宜控制在48%~60%左右;4)通风凉卵应以箱体内温度为准,而非时间长短,一般当箱体内温度降至25~28℃时,可关闭箱门,继续孵化;5)翻卵可通过机器自动控制,每2h1次,全天设定为12次;6)通过照卵查看胚胎的发育状况,以便及时调整孵化方案。一般入孵前照卵1次,孵化中期每周照卵1次,落盘后每天照卵1次;7)“人工助产”可进一步提高出雏率,但要注意“火候”。  相似文献   
2.
<正>卷羽鹈鹕(Pelecanus crispus)属鹈形目(Pele-caniforms)鹈鹕科(Pelecanidae),是一种大型游禽,被IUCN列为受威胁物种(Vulnerable),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3]。上海动物园于20世纪50年代引进卷羽鹈鹕进行试养,并在20世纪70年代成功繁殖,现在种群已发展至40多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鹈鹕的人工孵化和育雏技术并取得初步成功,从2008年开始,人工孵化和育雏的1周  相似文献   
3.
瑞利导波相速度频散曲线有时会出现截止或截断现象,此时必须考虑泄漏模式波的存在,如何快速求取泄漏模式波的相速度大小是研究的核心问题.采用添加附加层的方法,使瑞利波实频散方程求根的范围包含所有的层速度区域,从而可用Abo—zena,Menke和Bixing Zhang等学者研究过的传递矩阵理论,利用二分法求解相速度大小,即用导波来模拟计算泄漏模式波相速度大小.从模拟计算结果来看,附加层法不仅能模拟出原模型的实数导波,而且还能计算出泄漏模式波的变化.由此可见,用附加层法来计算瑞利波的泄漏模式是可行的;同时,若将该方法应用于瑞利波勘探的反演,它不会增加未知数的个数。  相似文献   
4.
2016年2月19日上海动物园收容救助一批鹦鹉卵,对其进行人工孵化与育雏研究。鹦鹉卵27枚,其中受精卵25枚。在孵化温度36.9℃、湿度65%~70%和翻蛋1次/2 h的条件下,出雏23羽,出雏率达到了92%。通过对鹦鹉雏鸟进行温湿度管理、食物选择、饲喂方式和断奶期管理,育成鹦鹉22羽,育成率达到了95.65%。经鉴定,此次收容救助鹦鹉包括折衷鹦鹉、灰鹦鹉、黄冠亚马逊鹦鹉、蓝黄金刚鹦鹉、绯红金刚鹦鹉、戈芬氏凤头鹦鹉、葵花凤头鹦鹉和小葵花凤头鹦鹉共8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