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波德代肉羊与甘肃高山细毛羊杂交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入肉羊品种波德代,观察其在高寒牧区的适应性,并做为父本,以天祝县毛肉兼用型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经对波细F1代的测定,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波细F1代在初生重、1月龄、4月龄重比同龄细羔分别高1.16 kg、2.33 kg、6.80 kg,差异显著(P〈0.005)。对4月龄羔羊屠宰测定,波细F1代的宰前活重、胴体重比同龄细羔分别高6.86 kg、5.39 kg,差异极显著(P〈0.005),屠宰率提高了10个百分比。  相似文献   
2.
天祝县牦牛肥育生产的现状是肥育牦牛占当年出栏牦牛的4.8%,肥育牛肉占牦牛肉总量的5.6%,牦牛肥育未形成规模效益。本丈通过分析当地的牦牛育肥现状,要体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必须对海拔高,枯草期掉膘严重:肥育的牛源单一;农牧民对科学肥育的重视不够;牦牛野性大,防止牛只应激反应得问题要有足够的重视,并对市场前景予以展望。建议通过对肥育方式、肥育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牦牛肥育生产。  相似文献   
3.
正传染性角膜结膜炎(Keratoconjunctivitis lnfectiosa)又名红眼病(Pink eye),其特征为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伴有大量流泪,严重者角膜混浊或呈乳白色,导致失明。从2010-2015年,笔者等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措施,共治疗白牦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395例,治愈363例,治愈率91.9%,好转26例,失明及死亡6例,总有效率达98.5%。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加快天祝白牦牛保种选育的进程,提高天祝白牦牛优秀种牛的利用率,[方法]利用天祝白牦牛细管冻精制作成功的前提下,开展天祝白牦牛人工授精试验.[结果]授配285头,受胎193头,受胎率为67.7%,产犊成活183头,死亡10头,成活率94.8%,[结论] 说明野外人工冻精授配技术应用于天祝白牦牛保种选育工作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保护、发展和利用岔口驿马种质资源,扩大岔口驿马种群数量,有关研究人员制定适合岔口驿马种属区域的细管冻精制作和人工授精技术示范及推广方案,以期为实现岔口驿马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岔口驿马品种改良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引入国外肉羊品种南非肉用美利奴,观察其在高寒牧区的适应性,做为父本,以天祝县毛肉兼用型甘肃高山细毛羊为母本进行杂交改良。经对南非肉用美利奴公羊,南甘F_1代的测定,南非肉用美利奴公羊在高寒牧区的适应性良好。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南甘F_1代在初生重、3月龄、6月龄重比同龄细羔分别高1.16kg、2.33kg、6.80kg,差异极显著(P0.01)。对6月龄羔羊屠宰测定,南甘F_1代的宰前活重、胴体重比同龄甘羔分别高6.86kg、5.39kg,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提高了10个百分比。  相似文献   
7.
冷季母牦牛采用补饲+保温措施能起到减损保膘、降低成畜死亡率、提高繁殖成活率、所产犊牛6月龄日增重快的效果,试验确定了不同补饲量.结果表明:冷季母牦牛日补饲青干草1.5 kg、精料0.25 kg以上组在减损保膘、成畜死亡率、繁殖成活率、犊牛初生重、6月龄体重、日增重等方面比补草组Ⅲ组和不补饲组Ⅳ组均有极显著提高.效益分析:总效益Ⅰ组比Ⅱ组、Ⅲ组、Ⅳ组分别高2 580元、11 055元、17 822元,头均增效益Ⅰ组比Ⅱ组、Ⅲ组、Ⅳ组分别高129.0元、553.1元、891.1元,差异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