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我国是世界肠衣出口大国。为使国内腌制肠衣企业全面了解国际肠衣腌制工艺更新动态,及时跟踪相关机构的科研方向及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传统氯化钠(NaCl)腌制肠衣技术和新型磷酸盐补充干盐(P-salt)腌制肠衣技术的研究背景、最新进展及其应用范围,介绍了国外更新肠衣加工工艺的操作模式。NaCl腌制技术一直是肠衣防腐杀菌和常温保存的主要方法,目前国际贸易中绝大多数半成品和成品肠衣采用该技术处理。NaCl腌制技术的杀菌能力与腌制肠衣中的盐浓度即水活性、腌制温度和pH等多种因素联系紧密。P-salt腌制技术能显著提高肠衣的卫生状况和机械特性,既可显著提高肠衣灌注内容物时的润滑度,又能提高肠衣携带病毒的杀灭效果。一些相关研究成果已成为当前制定肠衣腌制处理工艺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内外的肠衣腌制技术已由单一的NaCl腌制技术,逐渐进入到传统NaCl腌制和新型P-salt腌制共存的局面,并大有向后者倾斜的趋势。本文为国内肠衣腌制技术的研究和储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江苏省实验兔球虫病流行情况,通过收集卵囊及显微镜观察,对江苏省4个实验兔养殖供应基地进行了球虫感染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的实验兔球虫感染率为100%,并且均为混合感染.共检测出10种艾美耳属的球虫,分别是斯氏艾美耳球虫(E.stiedai)、穿孔艾美耳球虫(E.perforans)、中型艾美耳球虫(E.media)、大型艾美耳球虫(E.magma)、梨形艾美耳球虫(E.piri ormis)、无残艾美耳球虫(E.irresdua)、盲肠艾美耳球虫(E.coecicola)、肠艾美耳球虫(E.intestinalis)、小型艾美耳球虫(E.exigua)、黄氏艾美耳球虫(E.flavescens).并且检测了实验兔球虫的感染强度(OPG)和优势虫种,为江苏省实验兔球虫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冷冻原肠中细菌基因组DNA的直接提取法,采用震荡洗脱、金属网过滤和梯度离心相结合的方法,对2份冷冻原肠样品进行前处理;对经前处理后的原肠样品,采用酚/氯仿法提取细菌基因组DNA,然后进行琼脂糖电泳和OD_(260)/OD_(280)比值测定;以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技术扩增细菌16S rDNA并构建克隆文库,并从2个文库中各随机挑取3个菌落进行16S rDNA的PCR鉴定和DNA测序。结果显示:样品提取的DNA浓度、纯度较高,OD_(260)/OD_(280)比值介于1.8~2.0;挑取的6个菌落中,1个为阴性,剩余5个为阳性,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的5种细菌。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取的原肠细菌基因组DNA质量较好,可用于非培养法研究冷冻原肠中细菌的多样性。本研究解决了因缺乏原肠细菌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无法进一步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冷冻原肠细菌的多样性、菌群组成结构和动态变化等难题。  相似文献   
4.
根据免疫蛋白组学研究的质谱结果获得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和已发布近源物种天冬氨酸蛋白酶(ASP)蛋白序列设计引物,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RACE)获得斯氏艾美耳球虫(E.stiedai)ASP的全基因序列,将其连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Competent Rosetta2(DE3)pLysS,通过IPTG诱导表达重组ASP蛋白,并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ASP序列全长为1 568bp,最大ORF为1 407bp。Western blot分析发现,ASP在诱导后37℃培养4h条件下有表达,但全部为不溶性表达;在诱导后20℃过夜培养条件下有表达,且有少量可溶性表达;证实重组ASP蛋白确实对E.stiedai有免疫原性。结果表明,试验成功获得E.stiedai ASP的全基因序列以及重组ASP蛋白。  相似文献   
5.
朱顺星  刘春  缪进  朱蓉嵘  邵义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43-14445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遗传性角膜病小鼠(C57BL/6-cornea opacity,B6-Co)眼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B6-Co小鼠角膜混浊发病机制。[方法]观察比较B6-Co小鼠与正常B6小鼠在不同发育阶段(1、13、30、90d)的临床表现,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VEGF在角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B6-Co小鼠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明显的角膜混浊并有大量角膜新生血管生成;免疫组化显示VEGF在不同发育阶段B6小鼠的角膜很少表达,而在B6-Co小鼠出生初期表达较少,13日龄后表达明显增强;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VEGF mRNA表达上调,3月龄时与1月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在B6-Co小鼠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起重发作用,可能是导致角膜混浊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肠衣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多个国家针对进口肠衣提出了涉及微生物的卫生安全新要求。由于我国肠衣加工出口企业对此缺乏了解和重视,致使在应对时非常被动且损失较大。本文根据我国肠衣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分布情况,结合多年来收集的肠衣进出口监督管理和科学研究文献资料,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欧盟、美国、日本和韩国等组织或国家涉及微生物的肠衣卫生安全新规定和新要求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为我国肠衣加工出口企业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兔淋巴球囊和盲肠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及机能探讨(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组织学与组织化学法证明:兔淋巴球囊由圆球囊与盾形淋巴团组成。其结构如肠壁,但粘膜下层充满淋巴集结。Alician蓝PAS法显示,粘膜上皮柱状细胞含中性糖类,杯状细胞分泌酸性糖类,淋巴集结分泌中性糖类物质。淋巴球囊主要行使体液免疫与消化吸收功能。兔盲肠有发达的螺旋形皱襞,行发酵、消化、吸收的功能,且与软粪形成及食粪癖(coprophagy)相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出生后不同时期的兔淋巴球囊及盲肠的解剖学和组织学观察,发现兔淋巴球囊及盲肠在出生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发育完善。特别是淋巴球囊,在断奶进食后,受食物及外界抗原的刺激,生长发育显著。再次证实兔淋巴球囊是外周免疫器官,主要行使体液免疫及消化吸收功能。其中,圆小囊部是由回肠演化发育而来,盾形淋巴团是由盲肠演化发育而来。  相似文献   
9.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