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7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82篇
  13篇
综合类   194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397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究高寒草甸天然草地补播乡土物种对草地群落稳定性的影响,本试验以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异针茅(Stipa aliena)、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溚草(Koeleria cristata)、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扁蓿豆(Melissitus rutenica)、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混播组合,于2017年在青海省贵南县天然草地上进行补播。试验采用方差比率法(Variance ratio,VR)、M.Godron贡献定率法(Contribution law)以及生物量稳定性分析方法,结果表明:5种组合补播后使得群落联结性降低、生物量稳定性增大,群落整体稳定性增强,正向着稳定方向发展;5种组合中,组合D (扁蓿豆+星星草+垂穗披碱草+异针茅+溚草)的生物量稳定性最大,是对草地恢复最有效的物种组合。本试验筛选出了对草地生态修复最有效的物种组合,为草地保护及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同仁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全县土地总面积3275.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0.8万公顷,可利用草场面积30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公顷,人均占有牲畜3.25头(只),畜均草场1.18公顷。  相似文献   
3.
德令哈牧草引种试验报告索南木措,郑建宗(海西州草原站817000)关键词牧草,试验德令哈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域辽阔,光照充足,日温差大,发展牧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长期以来,受地理条件限制,加上人为因素影响,草场退化,草质下降,畜草供...  相似文献   
4.
兴海县草原牧鸡治蝗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海县河卡镇红旗村冬季草场上进行了2.67×103hm2的牧鸡灭蝗试验,结果表明平均灭效94.64%,并对放牧半径、日增重、采食量等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5.
6.
(一) 昆明地处云贵高原著名的滇池盆地.由于北部受乌蒙山脉的隔挡,西北部受横断山余脉的阻碍,加之310km2滇池的调节,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的气候.  相似文献   
7.
8.
三十一、梨花网蝽梨花网蝽又名梨军配虫,在我省发生普遍,防治水平较低的老果园、药剂防治不合理的果园以及小果类和野生果树上为害颇重.此虫为害苹果、梨,槟沙果、海棠、花红、桃、李和山楂等果树.成虫和若虫都在叶背吸食叶片汁液,受害叶片正面表现失绿斑点,甚至苍白,叶背因堆积了该虫分泌物和粪便而呈现黑褐色斑点.此虫为害严重地影响了果树的光合作用,常引起早期落叶.成  相似文献   
9.
10.
<正> 1986年,雁北地区从北京农业大学引进生育期较短的小白旱稻。1990年浑源县十仪号村农民李贵种植1亩,产量达230公斤;三合号村农民石存义种植0.5亩,收稻谷116.5公斤。小白旱稻株高80厘米左右,7片叶子,红芒,分蘖3.4个,其中有效分蘖2.3个;平均穗粒数60粒,最多可达90粒,千粒重24克;壳薄,米质好。小白旱稻具有抗病、抗干旱等特点,是目前雁北地区发展旱稻生产的理想品种。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选地水稻在淹水条件下栽培,由于水层的阻隔,空气不能直接进入土壤,耕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