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0篇
农学   1篇
  4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条治虫是全年治虫较为方便的时期,也是病虫害防治的重点之一.此时用药少、人工省、成本较低,认真防治定能取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养蚕又不会产生不良影响.白条防治的重点是桑尺蠖,越冬后桑尺蠖的虫龄基本上为3~4龄,特别是高龄的桑尺蠖具有较厚的蜡质层,能有效地阻止农药的渗透,减轻农药的杀伤力.蚕户由于没有掌握合适的用药时间和农药品种,往往影响防治效果.为此,笔者于2002年对药剂进行相应的筛选试验,以找到防效较好的农药.  相似文献   
2.
桑树鳞翅目害虫杀虫剂更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对鳞翅目害虫田间药效及对家蚕安全间隔期试验,结合环境保护和防治成本分析,得出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桑园杀虫剂可行性结构:短效药以40%辛硫磷乳油为主,中效药以30%乙酰甲胺磷乳油、40%乐思耕乳油为主;长效药以20%大复杀乳油为主。替代原有高毒高残留农药,形成对家蚕残毒合理梯度结构,有利于因时、因虫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3.
对10a生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及杉木纯林林分生长及水文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乳源木莲混进行了几种药剂防治水稻大螟的田间试验,明确其对水稻大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几种药剂对水稻大螟均具有较好的保叶效果及杀虫效果,其中以20%氯虫苯甲酰胺SC 150 g/hm2对水稻大螟的防效较好,具有较高的保穗效果和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大田正常用药的情况下,用定点点灯诱蛾和田间查幼虫的方法,对吴江市老蚕区震泽镇的桑尺蠖进行了长达四年的跟踪调查。初步探明了:大田幼虫发育历期;大田幼虫繁殖系数;幼虫防治阈值、主兼治指标、防治总策略和第3代和第4代幼虫预警性控防指标;大田成虫发育历期;桑尺蠖优势天敌是桑尺蠖绒茧蜂。  相似文献   
5.
40%毒死蜱EC对桑尺蠖的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直以来,喷施化学农药作为防治桑树害虫快速高效的好方法,其中,甲胺磷的使用较频繁.但现在国家已颁布相关规定,禁用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  相似文献   
6.
水体中低浓度镉污染对河蚬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较低浓度污染时,水体中镉单独作用以及镉、锌、铜联合作用的情况下,河蚬对镉的富集效应。试验表明,在单独存在1μg/L及10μg/L的镉污染的情况下,河蚬体内对镉的富集与环境中镉的浓度、暴露时间呈显著正相关;虽然在10μg/L的镉、锌、铜联合作用时,河蚬对镉的吸收发生明显的抑制,但在1μg/L浓度的联合作用时,积累效应与暴露时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于2014年在小麦拔节期进行了不同除草剂防除小麦田间杂草的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7.5%优先WG+有机硅助剂+50%异丙隆WP的3个不同浓度处理对麦田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均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15%麦极WP 450g/hm^2、5%大能EC 1200g/hm^2、5%爱秀EC 1200g/hm^2处理对禾本科杂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  相似文献   
8.
7个新桑品种的生物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长期以来,吴江市的桑树品种一直以湖桑32号为主,实践证明,桑品种的限制已成为我市蚕桑生产持续发展的“瓶颈”。为了推广产量、质量和主要抗性优于湖桑32号的替代品种,从1999年开始我们引进了农桑12、14号等多对新品种,建立品比园区,进行筛选试验。2002年春蚕期开展了生物鉴定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模拟条件下排污对红树林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缪绅裕  陈桂珠 《土壤》1995,27(2):70-73
地处热带亚热带的广东、海南、福建、广西及台湾等省区,其沿海海岸滩涂分布着丰富的红对林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0.
2011年吴江市水稻大螟的发生和危害趋势进一步升级,发生程度达偏重以上等级,二化螟逐渐成为次要害虫,三化螟灯下及田间仍难得一见,实际发生量很少。特分析了吴江市大螟回升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