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畜牧兽医   8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1.1976年春少数猪场反映仔猪红痢菌苗效力不确实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在菌苗的使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菌苗剂量偏小,不足以使全部怀孕母猪产生充分的免疫力;以及菌苗包含的抗原不够全面;同时仔猪还存在一些其他疾病所造成的。2.在菌苗中加入了由仔猪红痢分离的 C 型魏氏梭菌,制成浓缩菌苗,增加了免疫剂量中的有效抗原含量。3.开始使用菌苗时,为了使怀孕母猪莸得可靠的免疫,而使仔猪得到保护,最好注射两次菌苗,每次5~10m1,在注射1~2胎后,连续产仔时,可注射一次菌苗,3~5ml。4.改进后的浓缩菌苗,在几个发生仔猪红痢的猪场使用,遏止了该病的发生,发病较重的猪场,已定为制度,按期注射菌苗。5.用羊猝狙和仔猪红痢分离的 C 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种类是否不同,尚在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制造雏白痢血清诊断抗原用的菌液,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是提高制造效率非常有效的方法。本试验,用通气搅拌培养比较了培养基的成分,糖浓度,通气条件,培养基灭菌条件等对细菌增殖的关系。试验用的菌种,以冻干保存的Sal.pullorum9—25株(S型)接种CS琼脂(荣研)斜面,在37℃培养8小时供用。  相似文献   
3.
雾化干燥在生物制品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雾化干燥在生物制品生产上的应用文希(中国兽药监察所北京,100081)我们在研制干粉菌苗时用雾化干燥脱水取得成功,获悉该法非常适合热敏物质的脱水干燥,而且适合工厂规模化生产应用。预防动物传染病用的菌苗,尤其是灭活菌苗,一向都是液态的。我们在长期从事菌...  相似文献   
4.
我国迄今用于预防牛气肿疽和牛出血性败血病的菌苗都是单价的传统的液体菌苗,而且剂量较大,均为5ml,特别是牛出血性败血病氢氧化铝菌苗,注射后局部形成一个  相似文献   
5.
1970年在北京市郊区发生的新生仔猪拉红稀的急性传染病,在观察了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的基础上,经过细菌学检查,53个病例中,有43个分离出C型魏氏梭菌,这些病例的肠内容物中也存在C型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结合临床症状和特异的病理解剖变化,确诊为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肠毒血症。群众根据仔猪拉红稀的特征称之为“红痢”,我们沿用了这一为群众惯用的病名,定命为“仔猪红痢”,这是在我国第一次确诊有本病存在。确诊了病原给本病的预防打下了可靠的基础。本病不仅在北京市地区,在其他地方亦有发生。我国发生的仔猪红痢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H(?)gh,P.报道一的致;其发病的时间和Field,H.I.和Gison,E.A.叙述的相同,我们观察到的仔猪红痢的病理解剖变化,与Hutyra,Marek和Manninger,M(?)esy和Howard,W.Dunne和Alien D.Leman 描绘的一样。据Brooks,M.E.Sterne,M.Warrack,G、H、和Warrack,G.H.以及Sterne,M.Warrack,G.H、等人报道,仔猪红痢病原菌,按Wilsdon分类,属于C型魏氏梭菌,但在次要毒素δ和μ,尤其是δ毒素上与典型的C型魏氏梭菌,即羊猝狙菌不同,后者产生δ毒素,不产生μ毒素,而前者不产生δ毒素,但少数菌株产生μ毒素,因而将仔猪红痢病原菌列为C型魏氏梭菌的一个亚型。我们也在对这两种病原菌进行产生的各种毒素的测定试验,结果另行报告。  相似文献   
6.
1.研究成功一种仔猪红痢菌苗,经试验室试验和实际使用证明菌苗安全,效力显著,已投入大量生产,供防疫使用。 2.注射菌苗的怀孕母猪初乳中,含有大量抗毒素,仔猪通过吃初乳获得坚强的免疫。 3.怀孕母猪注射两次菌苗效力可靠,注射剂量第一次可用5~10ml,第二次用10ml,注射日期,第一次在分娩前一个月前后,第二次在分娩前半个月前后较为适宜。 4.注射一次菌苗如果剂量在10ml以上,时间在分娩前半个月前后,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但如果注射剂量较小,注射日期又距分娩期太近,则将降低菌苗的效力。再加上少数怀孕母猪产生免疫的能力较差,仔猪就会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因此以注射两次为宜。 5.菌苗的使用剂量似嫌偏大,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免疫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免疫抑制作用文希中国兽药监察所北京100081收稿日期:1997-01-13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病毒性接触性急性传染病,临床上多见于法氏囊(BF)最适发育期的鸡,新生鸡和成年鸡少见。本病于1957年最初发生于美国特拉华...  相似文献   
8.
湖羊黑疫快疫的研究:Ⅰ.病原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64年起,浙江杭嘉湖地区湖羊发生了一种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急性传染病,仅3个县的不完全统计在一年内即死去一万余头,经病原学研究证明此病主要由水肿梭菌、黑疫的病原所引起,较少的病例是由水肿梭菌和腐败梭菌混合感染所致,后者是快疫的病原,研究工作早在30年前结束,但迟至今日始发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