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木赞牛杂交改良对草原红牛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纯种草原红牛和含1/2利木赞血缘的改良草原红牛各16头在相同营养水平和饲养条件下进行10个月的集中舍饲育肥,研究了2组牛生长速度、产肉率及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和嫩度等肉质水平。结果显示, 改良牛的体高、体长、胸围、体质量、增重、屠宰率和净肉率等极显著或显著地高于草原红牛(P<0.01或P<0.05),改良牛的眼肌面积比草原红牛增8.39%,大理石花纹等级和嫩度剪切力值也略大于草原红牛,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利木赞牛对草原红牛的肉用性能改良效果显著,且对草原红牛的肉质没有明显影响,草原红牛保持了其原有肉质好的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2.
取单层培养72 h生长良好的犊牛肝细胞,采用单因素重复试验,分别添加0、50、100、200、500、1000 pg/ml的羊体外合成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2孔),再培养12 h后分别提取RNA和制备细胞上清液。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源NPY 对肝细胞糖异生关键酶丙酮酸羧化酶(pyruvate carboxylase,PC)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用比色法检测其对肝细胞PC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NPY显著促进了肝细胞PC mRNA表达,增强了PC活性。  相似文献   
3.
选择1日龄健康北方3号公鸡450羽,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3个重复,试验Ⅰ组为对照组,试验II、III、IV、V、Ⅵ组分别添加20、40、60、80、100 mg/kg的优力安肽,在同一鸡舍中用围栏将各组鸡隔开(温度、湿度、光照均满足正常生产需要),自动饮水,自由采食。分别于14、28、42、56、63日龄称重、采血,并于63日龄每重复取3只鸡进行屠宰。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60 mg/kg优力安肽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增重提高了13.98%,料重比降低了3.43%(P<0.05);试验鸡血液神经肽Y含量随日粮中优力安肽添加水平的增加而升高;试验鸡的日增重与血液生长激素含量呈强正相关(r=0.712),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呈正相关(r=0.812);料重比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呈强负相关(r=-0.796)。北方3号公鸡日粮中添加60 mg/kg的优力安肽,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择对肉质性状有影响的优势基因型作为遗传标记,为草原红牛的继续选育提供理论依据。运用PCR-SSCP方法对草原红牛H-FABP基因5′-调控区进行研究,分析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草原红牛H-FABP基因5′-调控区136位点一个T碱基的插入突变,142位点发生了G-A转换。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剪切力在AA和AB、BB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AB与BB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肉质性状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H-FABP基因对草原红牛嫩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草原红牛改良群体H FABP基因SNP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试验采用PCR-SSCP的方法对含1/2利木赞血缘的改良草原红牛的H-FABP基因5’-调控区进行SNP分析,并分析其多态性与改良草原红牛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改良草原红牛H-FABP基因5’-调控区存在多态位点,在136位点发生1个T碱基的插入突变,在142位点,发生了G→A转换。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剪切力在AA和AB、BB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AB与BB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A基因对剪切力有负效应,其余肉质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H FABP基因对改良草原红牛肉质嫩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摘要:将Ⅰ型鸭肝炎病毒(DHV-Ⅰ)接种9日龄SPF鸡胚尿囊腔(0.2 mL/胚)进行增殖,制备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并分别运用CELD50法和TCID50法测定DHV的感染力。结果表明,DHV-Ⅰ在SPF鸡胚内成功增殖,致死鸡胚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和体表特征,所增殖病毒的CELD50和TCID50分别为10-5.6/0.2 mL和10-5.12/0.1 mL。  相似文献   
7.
将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 CDV)核衣壳蛋白基因(Nucleocapsid protein, N)的N蛋白基因克隆到pMD-18T载体,经酶切分析测序获得阳性重组质粒。采用EcoRⅠ和KpnⅠ双酶切后定向克隆进真核表达载体pcDNA中,电泳测序筛选阳性克隆pcDNA-N,转染COS-7细胞,IFA验证结果显示转染的COS-7细胞胞浆中表达了CDV的N蛋白。与弗氏佐剂乳化完全后将重组质粒pcDNA-N腹腔注射8周龄BABL/c小鼠,同时设pcDNA原载体做阴性对照,2周为间隔共免疫3次,三免两周后采血,ELISA检测效价。结果显示:pcDNA-N试验组抗体滴度为101.62±0.164,对照组为100.52±0.56。表明犬瘟热病毒核衣壳蛋白基因免疫小鼠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  相似文献   
8.
我国禽类实验动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和鸭是最主要的禽类实验动物,常用于疫苗生产、药物评价、病毒学以及疾病模型研究等。分析了我国SPF鸡、鸭(胚)等主要禽类实验动物的研究、生产现状及不足,对禽类实验动物的研究与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草原红牛改良群体H-FABP基因SNP及其与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试验采用PCR-SSCP的方法对含1/2利木赞血缘的改良草原红牛的H-FABP基因5’-调控区进行SNP分析,并分析其多态性与改良草原红牛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改良草原红牛H-FABP基因5’-调控区存在多态位点,在136位点发生1个T碱基的插入突变,在142位点,发生了G→A转换。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剪切力在AA和AB、BB基因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AB与BB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A基因对剪切力有负效应,其余肉质性状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H-FABP基因对改良草原红牛肉质嫩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X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本试验通过对犬传染性肝炎病毒(CAV-I)基因组的提取,通过PCR扩增获得了大小为1109bp CAV-I病毒结构IX基因片段, 成功地将IX基因克隆至载体pMD-18T中,构建了pIX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IX,将重组质粒pGEX-4T1-IX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并实现了IX基因在该菌中的高效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了Western blot 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表达蛋白能与抗CAV-I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为CAV-I的血清学诊断和免疫监测提供大量优质的抗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