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1篇
畜牧兽医   1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草地改良措施探讨了禾草补播和人工草地建植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以期为有害啮齿动物的植被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在高原鼠兔分布密集草地建立围栏样地50 hm~2,同时在围栏内选择20 hm~2样地进行垂穗披碱草补播和人工草地建植,探讨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鼠害草地、补播草地和人工草地除物种数外,物种多样性指数(H′)、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1)。其中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补播草地鼠害草地人工草地;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为人工草地补播草地鼠害草地。群落中垂穗披碱草所占比重亦大不相同,鼠害草地中垂穗披碱草比重不足10%,而补播草地和人工草地群落中,垂穗披碱草比重分别达50%和90%以上。不论是总洞口数还是有效洞口数,在3种草地中都存在显著差异,总洞口数变化在35~411,其中,鼠害草地的总洞口数是补播草地的2.28倍,是垂穗披碱草草地的11.74倍;有效洞口数变化在11~188,鼠害草地是补播草地的2.26倍,是垂穗披碱草草地的17.09倍,表明垂穗披碱草群落对高原鼠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此外,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草地植被特征间有不同的关系。无论是总洞口数还是有效洞口数与植物物种数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与H′间则呈二次函数关系;高原鼠兔总洞口数及有效洞口数分别与植被盖度、密度、高度及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此结果表明,相对于鼠害严重草地,无论是补播草地,还是人工种植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对鼠兔种群密度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3.
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岳静  郝敏  张灵菲  江小雷 《草业科学》2011,28(4):532-535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综述影响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因素,可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验类型的不同引起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的改变;小规模时空尺度下的人工调控实验结论对于区域范围的普遍意义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天然草...  相似文献   
4.
植物次生代谢物与草食动物的相互关系研究是当今动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着重阐述食草性啮齿动物对植物次生代谢物所采取的回避、膳食调控和食物混合等行为策略。回避行为是啮齿动物通过条件反射性学习(由食入植物次生代谢物后的不适感而引起的条件反射性拒食)和摄食前食物的加工而避免或减少植物次生代谢物对其的伤害作用;膳食调控通过单次采食量的调整而避免一次性采食过多次生代谢物而导致生理中毒,从而使啮齿动物能在复杂多样化的环境中生存,膳食调控包括单次进食量调控和两餐之间的间隔控制两方面的内容;食物混合意味着摄入植物化学物质的多样化,而化学物质的多样化有可能导致不同毒素的中和或毒性的降低,进而减轻动物对植物次生代谢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啮齿动物的种群调节理论一直是业内研究者争论的重点,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因素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极为复杂,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外在因素对种群变化起到关键作用。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小型啮齿动物种群数量造成波动的外在因素进行了综述,概述了食物、降雨、降雪以及温度对不同种类啮齿动物种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讯是当今动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而穴居鼠特殊的生活环境导致其通讯方式与其他小哺乳动物有很大区别。本文着重就穴居鼠的3种通讯方式--声讯、震动和化学通讯及3种通讯的功能进行了概述。声音通讯是其通过发声器官产生声音进行信息传递,由于穴居鼠的听力被严格限制在低频范围,因此其发声能量主要集中在低频域,声音包含信息较多,如领域标记、竞争、求爱和性交等,特别对独居物种而言在繁殖期有重要作用;震动通讯是穴居鼠特定的躯体部位敲击洞壁产生震动进行信息传递,主要功能为非繁殖期护域和繁殖期的求偶信息;化学通讯借助化学信息素进行信息传递,该通讯方式有诸多优点,能绕过障碍物、能耗低,不需近距离接触,传播距离较远且持续时间较长,在性别和繁殖状况等信息传递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恒温、变温和光照3种处理因素6个梯度水平的条件下,对取自4个不同海拔高度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子的适宜发芽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垂穗披碱草的适宜发芽温度范围为15~25 ℃;变温可显著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整齐度,最佳变温组合为20 ℃/10 ℃,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较20 ℃恒温条件提高20.2%;垂穗披碱草种子萌发对光照条件反应不敏感;在低温条件下,低海拔种子的总体发芽能力要优于高海拔种子,而在高温条件下则表现为高海拔优于低海拔的态势,但在中等温度条件下,各海拔高度的种子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高寒草甸天然草地实施划破、补播、施肥及综合处理,探讨了不同草地植被恢复措施对高寒草甸有毒植物物种组成、多样性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草地中,有毒植物的组成及比例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相比,补播、划破和施肥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群落中有毒植物的物种数和Shannon Wiener指数(P<0.05),不同处理草地有毒植物物种数和Shannon Wiener指数排序分别为补播<施肥=综合处理<划破<对照,补播<划破<施肥<对照<综合处理。补播、施肥和综合处理均可有效降低群落中有毒植物的地上生物量(P<0.05),而草地划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有毒植物的地上生物量(P>0.05),不同处理草地有毒植物地上生物量排序为补播<综合处理<施肥<对照<划破。补播形成的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单一优势群落使有毒植物物种数、物种多样性及地上生物量均下降到最低值,对于毒杂草型退化草地的改良,草地补播是可供参考的有效恢复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低碳农业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在农业发展中的实现形式,发展低碳农业除了秉承低碳经济的内涵之外,关键在于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并降低农业发展对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维持生物圈的碳平衡。本研究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低碳农业的概念、低碳农业的特点、低碳农业的发展现状、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及低碳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低碳农业及草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啮齿动物产生的危害是当今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灾害之一,对其开展有效的防治是全球范围内一个重要问题。人类在控制和消灭有害啮齿动物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种种措施均有利有弊,很难兼顾高效、安全和环境等问题,因而迄今仍停留在应急防治和重复投资等被动层次上。基于此,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就国内外草地生态系统中啮齿动物防治的现状、开展生物防治的主要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有害啮齿动物的防控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