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甘肃省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水平迅速提高,食物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动物性食品有了较大的增长.据统计,1988年全省人均占有肉食品16.14kg.较1978年增长2.32倍.其中猪,牛羊、鸡、兔肉分别占76.60、17.59和5.8l%.而世界和全国肉类人均占有量较甘肃分别高出近l倍和30%.可见,进步毋庸置疑,但差距也相当明显.尤其是在"吃好"的最基本标志-动物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比例上,甘肃省更是远远落在后面.如发达国家人均日食动物蛋  相似文献   
2.
应泰国正大集团公司的邀请,甘肃省畜牧经济考察团于1991年5月赴泰进行了考察。先后访问了正大集团在泰国6个府的养殖业、饲料与屠宰食品加工业、兽医保健、销售市场等16个企业、单位与农户。这次考察的主要收获是: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与合作,学到了正大利用现代企业制度组织畜产品生产,发展种养加销一条龙和公司带农户的经验;作为双方合作的起点,商定由正大投资在兰州合作建立一座年产18万t 的饲料加工厂。  相似文献   
3.
甘肃位于祖国大西北,50年代号称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畜牧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商品畜牧业有了长足发展。今后如何进一步稳定发展,是我们要认真研究解决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甘肃畜牧兽医》创刊已经二十年了。二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畜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甘肃畜牧兽医》在推动科研、普及技术、服务生产、促进我省畜牧业经济繁荣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88年曾获省科技情报成果一等奖,1989年评为甘肃省优秀科技期刊,1990年获全国畜牧兽医优秀科技期刊称号。这是领导重视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饲草饲料研究所同国营条山农场商定采取省饲料所技术转让和技术承包的办法,在条山农场共同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养鸡场,1985年4月正式签订了议定书。投资251万元,仅一年多时间就建成了一座年饲养蛋鸡5万只、常年饲养量10万只、年产鲜蛋575吨与鸡肉70吨的现代化商品鸡场。建场时间之短、投资之少、经济效益之高,在省内外同类鸡场建设中是少有的。省饲草饲料研究所采取系列化输入技术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根据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精神和省委七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要求,在3月上旬召开的全省畜牧工作会议上认真回顾总结了"七五"畜牧工作,研究提出了"八五"发展基本设想.现将主要内容提出来,供大家参考,探讨."七五"是我省畜牧业发展的最好时期"七五"期间,由于稳步推进改革和深入治理整顿,稳定和落实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畜牧业的政策,开放集市贸易和主要畜产品的经营,为畜牧业经济创造了宽松的环境,调动了广人农牧民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灵台县是陇东商品粮主要产区和甘肃省商品畜产区。有天然草场及荒山荒坡90万亩。境内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水源充足,牧草长势良好,当地群众有种植紫花苜蓿育肥肉牛的传统习惯和丰富经验,近几年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肉牛生产进入了新阶段。目前全县养牛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一是饲养量增加。饲养量1988年  相似文献   
8.
河西商品粮基地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发挥走廊粮仓草库玉米带的优势,加快河西农区畜牧业基地建设步伐,是我们面临的战略任务。一、巨大的变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牧业产值以年均10.4%的速度递增,1990年达到3.64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2.2倍。畜牧业占大农业的比重,从12%提高到21.9%(按现行价计算,产值超过9.3亿元,比重超过1/4)。各类牲畜存栏由551万增至682万头,增长23.8%,出栏量由89万头增加到228万  相似文献   
9.
地处沙漠绿洲的金塔县,农牧业连续三年获得稳定增长。1986年畜牧业产值达到1414万元,比上年增长46%,牧业比重已由1980年的9.4%上升到去年的16.5%,人均牧业纯收入也由1980年的6.9元上升到去年的124元;畜禽饲养量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突出的是小畜禽,去年羊只存栏13.5万只,人均1.3只,比上年增长7.6%,养猪9.8万口,人均一口,比上年增长9.3%,养鸡60.3万只,人均6只,比上年增长60%。  相似文献   
10.
甘肃是我国主要牧区之一,畜牧业历史悠久。相传远在上古时期,居住在成纪(现天水一带)的伏羲氏,即倡渔猎,驯鸟兽,开畜牧业生产之先。据文字记载,自春秋战国到秦末汉初,河西一带就有匈奴等少数民族游牧。南北朝时,河西达到了“畜产滋息,马至二百万匹,骆驼将半之,牛羊无数”的规模。从汉到唐,前后1115年(公元前206年至公元907年),畜牧业在甘肃一直占居十分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